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州县任职的小吏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官场琐碎事务的无奈与辛酸。王梵志以质朴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小吏日常工作的繁重与压力。
“佐史非台补,任官州县上。”开篇便点明了身份,他并非高官,只是在州县中担任一个小吏,职责虽小,却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未是好出身,丁儿避征防。”说明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为了逃避兵役,不得不选择这样的生活。“不虑弃家门,狗偷且求养。”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担忧,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一些家庭责任。“每日求行案,寻常恐迸仗。”描述了他每天忙碌于处理各种公文,生怕遗漏或错误。“食即众厨餐,童儿更护当。”说明他与众人共享食堂的饭菜,孩子则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有事检案追,出帖付里正。”表明他在处理事务时需要查阅档案,然后将通知交给里正。“火急捉将来,险语唯须胱。”强调了工作中紧迫的任务,以及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策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个普通小吏的视角,反映了唐代官僚体系中基层官员的辛劳与不易,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王梵志以平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