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二十六)

前人心里怯,干唤愧曹长。

纸笔见续到,仍送一缣箱。

钱多早发遣,物少被颉颃。

解写除却名,楷赤将头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诗人王梵志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通过“前人心里怯”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前人内心恐惧和逃避现实的描绘,这种恐惧可能源自于社会的压力或是个人的道德困境。接着,“干唤愧曹长”则进一步揭示了在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面子或避免责罚,往往选择虚伪和掩饰,即使内心感到愧疚也难以坦诚面对。

“纸笔见续到,仍送一缣箱”描述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会试图通过文字记录或物质交换来解决问题,但这种表面的解决方式并不能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反而可能掩盖了问题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功夫的现象。

“钱多早发遣,物少被颉颃”则揭示了财富与地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中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有钱的人可以轻易地摆脱问题,而资源匮乏者则可能因为无力应对而遭受不公对待。这里体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解写除却名,楷赤将头放”表达了诗人对于去除名利束缚、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通过“楷赤将头放”,似乎是在暗示一种解脱的方式,即放下外在的名利追求,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如虚伪、不公、名利束缚等,并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二十七)

得钱自吃用,留著匮里重。

一日厥摩师,空得纸钱送。

死入恶道中,量由罪根重。

埋向黄泉下,妻嫁别人用。

智者好思量,为他受枷棒。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八)

当乡何物贵,不过五里官。

县局南衙点,食并众厨餐。

文簿乡头执,馀者配杂看。

差科取高户,赋役数千般。

处分须平等,并檑出时难。

职任无禄料,专仰笔头钻。

管户无五百,雷同一概看。

愚者守直坐,黠者馺馺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诗并序(其二十九)

愚人痴涳涳,锥刺不转动。

身著好衣裳,有钱不解用。

贮积留妻儿,死得纸钱送。

好去更莫来,门前有桃棒。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三十)

愚人痴涳涳,常守无明冢。

飘入阔海中,出头兼没顶。

手擎金玉行,不解随身用。

昏昏消好日,顽皮不转动。

广贪世间乐,故故招枷棒。

罪根渐渐深,命绝何人送。

积金作宝山,气绝谁将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