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哀哉行

妾家浙水东,一门十朱轮。

男多止一女,钟爱归妾身。

七岁诵经史,十岁学补纫。

十五事机杼,二十供藻蘋。

不忍嫁张掖,爱我归宁频。

去年边事起,处处惊为燐。

尽室遁空谷,雷雨弥半旬。

狐兔伴我食,虎狼为我邻。

群盗政猖獗,白昼昏埃尘。

惊忧转成疾,抱痛不敢呻。

传闻官军至,草木生欢欣。

岂料反纵暴,舞戈猎生人。

仓皇不得避,驱斥行海滨。

避寇寇幸免,依人人不仁。

哀哉有如此,妾生何不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和内心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从家庭的宠爱到战乱中的流离失所,再到对未来的无助与绝望,情感丰富,引人深思。

开篇“妾家浙水东,一门十朱轮”描绘了女子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家族地位尊贵。然而,好景不长,“男多止一女,钟爱归妾身”,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所以备受宠爱。接着,诗人通过“七岁诵经史,十岁学补纫。十五事机杼,二十供藻蘋”这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女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她擅长的技艺,如读书、缝纫、织布等,体现了她的才华与多才多艺。

然而,好梦不长,随着“去年边事起,处处惊为燐”,战乱爆发,女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得不与家人一起逃往荒野,经历了“尽室遁空谷,雷雨弥半旬”的艰难时刻。在这期间,她与野生动物为伴,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尽管如此,她依然坚守着对家人的爱,多次返回寻找亲人,表现了她对家庭的深情厚谊。

然而,战乱并未结束,女子再次陷入困境。“群盗政猖獗,白昼昏埃尘”描绘了盗贼横行的社会环境,使得女子的生活更加动荡不安。她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惊忧转成疾,抱痛不敢呻”,表达了她内心的恐惧与痛苦。

正当女子以为逃离战乱之地,可以过上平静生活时,“传闻官军至,草木生欢欣”却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现实却让她失望,“岂料反纵暴,舞戈猎生人”,官军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加剧了暴力与杀戮。女子被迫再次逃离,这次是前往海边,但“避寇寇幸免,依人人不仁”,即使暂时逃脱了战乱,却陷入了人性的冷漠与无情之中。

最后,“哀哉有如此,妾生何不辰”表达了女子对命运的无奈与哀叹,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悲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在动荡时代中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心灵创伤。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后哀哉行

前年强寇至,仓忙避空谷。

我里数百家,及归半鱼肉。

去年南军来,讵意行杀戮。

纵暴与寇等,十家九家哭。

今年迎北军,膜拜卷两足。

死者归涂泥,存者依草木。

惊魂苦未定,乃复遭驱逐。

凄凄廛市间,寒月照逃屋。

乾坤等覆持,圣明均喣育。

而我天降凶,伊谁怨荼毒。

哀哉勿重陈,回首诉力牧。

形式: 古风

秋夜杂兴三首(其一)

客舍坐不寐,隐隐闻秋砧。

清露月中下,凉飔开我襟。

明河斜欲落,斗柄横嵚崟。

寒螀亦何事,彻夜长悲吟。

起坐万感集,松泉响天琴。

海阔阔有涯,山高高有岑。

客怀浩无极,及此秋夜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夜杂兴三首(其二)

凉风起秋夜,露冷梧叶飞。

棘林照熠耀,促织无停机。

窗前有孤鵩,鸣啸声譩譩。

援琴鼓清商,哀怨凝金徽。

伯牙久不作,至音知者稀。

徒令世俗耳,增此儿女悲。

弃置复弃置,明月斜侵帷。

形式: 古风

秋夜杂兴三首(其三)

明月何皎皎,流光入城闉。

永怀辽鹤去,及归无故人。

故人亦何许,往事不忍陈。

龙逝鼎河寂,麟伤周道湮。

桑溟变俄顷,干戈遍穹垠。

眼中万年少,谈笑乘朱轮。

王侯与卿士,零落随埃尘。

兴亡固有数,贵贱亦有因。

狐裘冬则御,桃笙夏乃珍。

万事每如此,毋为徒苦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