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周巽的《奉和苏参政伯修受诏奉使宣抚还赐宴宣文阁应制韵》以宫廷生活为背景,描绘了皇帝对臣子的嘉奖与恩宠。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凤鸣”、“玉鼎”、“金莲”等,不仅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奢华,也体现了朝廷对于功臣的尊崇与礼遇。
首句“凤鸣高阁御宣文”,以“凤鸣”象征皇帝的圣明与权威,高阁之上宣读文告,预示着重要的诏令即将颁布,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昼刻传呼天上闻”进一步强调了诏令的神圣与传播之广,仿佛整个天界都能听到这庄严的声音。
“封事开函陈大典,颂声合乐奏南薰”两句,通过“封事”这一古代官员向君主进谏或呈递机密文书的方式,展现了臣子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与献策。同时,“大典”与“颂声合乐”则表现了朝廷对于这些贡献的隆重表彰与庆祝,以及对国家文化的重视。
“羹调玉鼎来朝早,烛送金莲过夜分”描绘了宴会的盛况,玉鼎调羹象征着美食的精致与珍贵,而“烛送金莲过夜分”则以金莲烛光的持续燃烧,寓意宴会的长久与欢乐,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臣子的厚待与赏识。
最后,“奉使已归苏属国,麒麟画里见殊勋”以“苏属国”暗指苏参政,通过“麒麟画”这一传统象征物,表达了对苏参政功绩的极高评价与敬仰。麒麟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仁德的象征,此处用以形容苏参政的卓越功勋,既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忠诚与智慧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重,以及对功臣的尊崇与礼遇,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治理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