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其三)

薄夫何苦事奸奸,一室琴书自解颜。

峰后月明秋啸去,水边林影晚樵还。

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

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为何要苦苦与奸诈之人交往,独自在屋中弹琴读书足以使我心宽慰。
月光照亮山峰后,秋夜我独自啸歌离去;傍晚时分,我沿着水边林荫小路砍柴归家。
我的文章虽然不敢说超越古人,但时光仿佛多出了闲暇。
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烟霞和鱼鸟,只让人感到遗憾,无法像谢灵运那样享受山水生活。

注释

薄夫:轻浮的人。
何苦:何必。
奸奸:形容人的狡诈行为。
琴书:弹琴读书。
解颜:使心情舒畅。
峰后:山峰之后。
秋啸:秋天的啸歌。
水边:河边。
樵还:砍柴归来。
文章:指写作。
敢道:敢于说。
长于古:超过古人。
光景:时光。
浑疑:几乎感觉。
剩却闲:显得多余。
烟霞:美丽的自然景色。
鱼鸟:自然中的生物。
惆怅:感到惋惜或失落。
谢东山:谢灵运,古代文人,以山水游记著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深居杂兴六首(其三)》,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与闲适。首句“薄夫何苦事奸奸”,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勾心斗角的不屑,诗人选择的是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一室琴书自解颜”则展现了诗人以琴书为伴,自我陶醉的高雅情趣。

“峰后月明秋啸去,水边林影晚樵还”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登高啸歌和傍晚归家砍柴的场景,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宁静。诗人以自然为友,心境悠然。

“文章敢道长于古,光景浑疑剩却闲”这两句,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文章或许不如古人,但生活节奏却仿佛比古人更为悠闲自在。最后,“多少烟霞好鱼鸟,令人惆怅谢东山”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鱼鸟的喜爱,以及对东晋隐士谢安隐居生活的羡慕,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深居杂兴六首(其二)

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

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

茅君使者萧闲甚,独理丛毛向户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深居杂兴六首(其一)

隐居松籁细铮然,何独微之重碧鲜。

已被远峰擎??,更禁初月吐娟娟。

门庭静极霖苔露,篱援凉生袅菊烟。

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咏遗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隐居秋日

行药归来即杜门,啸台秋色背人群。

幽虫傍草晚相映,远水著烟寒未分。

高亢可能称独行,穷空犹拟赖斯文。

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雪三首(其三)

皓然窗户晓来新,画轴碑厅绝点尘。

洛下高眠应有道,山阴清兴更无人。

寒连水石鸣渔墅,猛共松篁压寺邻。

酒渴已醒时味薄,独援诗笔得天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