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和(其一)

老师善言法,何者名为禅。

不复著言句,应当离事缘。

挹水何有用,攀云谁望天。

欲知證心要,为我示偏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作品《复和(其一)》。沈辽在诗中探讨了禅学的精髓,以问答的形式展开。

首句“老师善言法,何者名为禅。”提出问题,询问老师如何通过言语教授佛法,进而引出“禅”的概念。接着,“不复著言句,应当离事缘。”强调了禅学并非依赖于文字和言语,而是需要脱离世俗事务的束缚,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解脱。

“挹水何有用,攀云谁望天。”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说明追求外在事物的意义有限,真正的智慧和解脱在于内心。水和云都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价值或意义,只有当人的心灵超越这些表象,才能真正领悟到内在的真理。

最后,“欲知證心要,为我示偏圆。”表达了对理解禅学核心的渴望,并请求老师指点。这里的“偏圆”可能指的是禅学中追求的平衡与和谐,即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差异中找到共通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探讨了禅学的实践方法和核心理念,强调了超越言语、摆脱世俗、内观自心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复和(其二)

耆窟清谈妙,少林方坐禅。

于世诚大事,投机非小缘。

休公祗弹指,□老呼苍天。

子能分半座,为画相光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惠聚上方

卧病甬东久,偶寻吴会游。

不知陶令意,乃与身为雠。

恤隐岂不美,更恐增人愁。

黾勉有馀暇,强来访林丘。

此地多山石,鸟道与云浮。

松筠郁回合,四顾皆良畴。

仆本山野人,聊此谢羁愁。

从容日已夕,归意良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善权阅轩岩

古寺寄林丘,清泉高下流。

山僧空自老,岩石不知秋。

龙去潭水白,猿吟枫树幽。

轩前一楸局,谁与汝忘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和允中送觉师

心在白云居,逍遥谁复如。

从来机事少,终与俗情疏。

师已脱敝屣,吾方还故庐。

他年若相见,应更老渠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