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自遣

名山处处得幽寻,破砚时时出苦吟。

上药和平无近效,古诗简淡有遗音。

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

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名山中四处寻找幽深之处,破旧的砚台常常伴随着辛苦的吟咏。
珍贵的药材虽平和无立即见效的奇效,古诗却简洁淡雅,仍有深远余韵。
苏门派的隐士已经离去,只留下孤独的啸声;回到栗里,我弹奏着素琴。
我仍担心世俗尘嚣未能完全消除,时常想起在雪夜住宿在东林寺。

注释

名山:著名的山川,可能指隐居修行之地。
幽寻:寻找幽静深邃的地方。
破砚:破旧的砚台,常用来比喻刻苦学习或写作。
苦吟:艰难地吟诗作赋。
上药:珍贵的药材,比喻高深的学问或修养。
近效:快速见效的效果。
遗音:遗留下来的深远影响或意蕴。
苏门:指苏轼等文人墨客所属的文学流派或隐居地。
孤啸:孤独的啸声,形容隐士的清高。
栗里:古代地名,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故乡或隐居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象征朴素的生活。
俗尘:世俗的尘埃,比喻纷扰的世事。
东林:东林寺,佛教名刹,常与隐逸生活相关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暑中自遣》,表达了作者在炎炎夏日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放逐的情感。首句“名山处处得幽寻”,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在名山胜地中寻找那份清幽与宁静。次句“破砚时时出苦吟”,通过写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写作,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第三句“上药和平无近效”,暗指高深的学问或高尚的品德不会立即显现成效,需要长期修炼和积淀。第四句“古诗简淡有遗音”,则赞美古人的诗歌简洁淡雅,富有深远的韵味,这也是诗人自己的追求。

第五、六句“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借苏门(苏轼门下)和栗里(陶渊明居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仰慕,以及回归自然、弹奏素琴以抒发情感的愿望。

最后一句“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诗人担忧世俗尘嚣尚未完全远离,因此常想象在雪夜中投宿于东林寺,进一步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静心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夏日中的心境和理想生活,展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净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暑行憩新都驿

细细黄花落古槐,江皋不雨转轻雷。

长空鸟破苍烟去,落日人从绿野来。

散策意行寻水石,脱巾高卧避氛埃。

羁游未羡端居乐,看月房湖又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暑夜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烟渚露荷倾。

寂寞借书读,清羸扶杖行。

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暑夜泛舟二首(其二)

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

小舟行处浦风急,健鹘归时山月高。

愚智极知均腐骨,利名何啻一秋毫。

等闲分得吴松水,安用并州快剪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暑夜泛舟二首(其一)

暑气方然一鼎汤,聊呼艇子夜追凉。

微风忽起发根冷,阙月初升林影长。

渐近场中闻笑语,却从堤外看帆樯。

超然自适君知否,身世从来付两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