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佛教》由唐代诗人常察所作,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探讨,展现了其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三时次第演金言”,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传承与演进,如同黄金般珍贵的教诲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依次展开,体现了佛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世如来亦共宣”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所有佛祖都共同传播着同样的真理,强调了佛法的普遍适用性。
“初说有空人皆执,后非空有众皆缘”这两句揭示了佛法的核心思想——“空”。起初人们执着于有相之物,后来认识到一切皆为空,不被固定形式所束缚,从而找到了通往解脱的道路。这反映了佛法从执着到超越的过程,以及对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
“龙宫满藏医方义,鹤树终谈理未玄”通过比喻,将佛法比作龙宫中的宝藏和鹤树上的智慧,强调了佛法的深奥与丰富,以及它对解决人生问题的指导意义。
“真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已八千年”最后两句表达了佛法对于心灵净化的力量,即使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也能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同在真实纯净的世界里,仅仅一个念头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展现了佛法对个体心灵成长与社会历史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