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埽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忘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翻译

胡风劲吹过边疆,代马北归守鲁阳。
吴地军队如雪明亮,向西征讨何时回乡?
敌军半渡辽水津,乌云低垂令人忧伤。
老母与幼子离别,哭喊声在野外回荡。
白马围绕着旗帜,悲伤地嘶鸣相互牵绊。
白杨在秋月下凄苦,早早凋零于豫章山。
我本是清明之人,斩杀敌人从未懈怠。
岂会吝惜战死沙场,只为君王扫除凶顽。
精神感应如利箭穿石,怎会忘记艰难险阻。
楼船如鲸鱼腾跃,波涛中落下星湾之地。
此曲不能再弹奏,三军将士已白发斑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惨烈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忧虑与悲哀之情。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开篇即以强烈的画面展现了边塞的紧张气氛,胡人的侵袭和军队的集结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压迫感。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诗人通过对吴兵远征的描写,抒发了对战争持续时间的担忧,以及对将士们归期的无限思念。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这里的“半渡”表明战争的艰难与不确定性,而“黄云惨无颜”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凄凉景色和士兵们的心情。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诗人通过老母与儿子的离别,表现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深重苦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哀叹。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这两句描写了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和士兵们的悲壮情感,通过“白马”、“旌旗”、“悲鸣”等意象,传达了一种无奈与绝望。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这里的“白杨”、“秋月”、“早落”都带有一种萧瑟凄凉之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士兵生命消逝的悲哀。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这两句表明诗人原本是渴望安宁生活的人,却不得不投身于战斗之中,这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让人感到沉重。

“岂惜战斗死, 为君埽凶顽。”这里的“岂惜”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对战争本质的厌恶,诗人并不愿意看到生命在战场上逝去。

“精感石没羽,岂忘惮险艰。”这两句通过“精感石没羽”的形象,传递了对于士兵们英勇献身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战争困难与危险的记忆。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诗人以“楼船”、“鲸飞”、“波荡”等意象,描绘了一场大战后的残酷景象和天地间的动荡不宁。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预感。这首诗以其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又悲壮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相逢行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形式: 古风

秋夕书怀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