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书记下火

东湖莞岭及归宗,烨烨腾辉炉鞴中。

铁眼铜睛烹不破,衲僧巴鼻好流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东湖、莞岭和归宗之地,
火焰熊熊,照亮了炼炉的中心。

注释

东湖:指地名,可能是一个湖泊或地方的名称。
莞岭:也可能是地名,可能与山脉相关。
归宗:可能指回归本源或者宗教上的归依之处。
烨烨:形容火光炽烈。
腾辉:光芒四射。
炉鞴:古代炼铁的炉子。
铁眼铜睛:比喻眼光锐利,洞察力强。
烹不破:即使经过高温熔炼也无法摧毁。
衲僧:佛教中的行脚僧,穿着布衣的僧人。
巴鼻:可能是指僧人的鼻子,也可能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表示其呼吸通畅。
流通:此处指思想、知识或物品的传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昙华所作的《为南书记下火》,描述了炼铁的过程。首句"东湖莞岭及归宗"可能指的是炼铁的地点,可能是在东湖附近的莞岭或归宗山,暗示着自然环境与修行场所的结合。"烨烨腾辉炉鞴中"形象地描绘了炉火熊熊燃烧的场景,表现出冶炼时的炽热与光芒。

"铁眼铜睛烹不破"运用了比喻,"铁眼铜睛"形容炉火的炽烈和坚硬,暗示铁质坚韧不易熔化;"烹不破"则强调了炼铁过程的艰难和技艺的高超。"衲僧巴鼻好流通"中的"衲僧"指僧人,"巴鼻"可能是指炼铁炉口,"好流通"则意味着炉火旺盛,烟气顺畅流出,暗合禅修中呼吸调和的意象。

整首诗通过炼铁的生动画面,寓含了禅修者对生活艰辛的体悟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力与人力结合的赞美。

收录诗词(132)

释昙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卞禅人画布袋和尚求赞

人谓是弥勒,且喜没交涉。

拖个破布袋,到处纳败阙。

祇有一味长,子细为君说。是什么,乾屎橛。

形式:

平江虞祖道写顶相求赞

枯松下,盘陀上,独坐大方,横按拄杖。

谓是应庵,无恁相状。谓非应庵,谁肯归向。

分付祖道,试自定当。

形式: 押[漾]韵

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

形式:

严教授画临济请赞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

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

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

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形式: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