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柳殿丞家藏竹柏图

君实名卿孙,妙画箧所聚。

壁间四幅画,收尽苍洲趣。

瘦柏盘大石,雪霜迥不惧。

举斧挥栋材,未辨在缣素。

离披老竹梢,直裂见枯处。

凤凰欲来巢,俯视犹屡顾。

壮观殊未已,白日去还暮。

愁怀起窗壁,注目乱烟雾。

烦君灯烛张,免我颜色沮。

乃知顷刻意,直有千载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名为《观柳殿丞家藏竹柏图》。诗中描绘了柳殿丞家中收藏的竹柏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柏的坚韧与自然之美。

诗的开篇点明了画作的主人和主题:“君实名卿孙,妙画箧所聚。”诗人首先赞扬了画作的主人,称其为“名卿孙”,并指出这些精妙的画卷是其珍藏之物。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画中的内容:“壁间四幅画,收尽苍洲趣。”四幅画卷,将苍茫洲渚的趣味尽数展现。

接下来,诗人对画面中的竹柏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瘦柏盘大石,雪霜迥不惧。”瘦削的柏树盘绕在巨石之上,即便面对严寒与霜雪,也毫不畏惧。“举斧挥栋材,未辨在缣素。”斧头挥舞,木材被砍伐,但在这幅画中,却难以分辨出是在绢素上还是真实存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形态:“离披老竹梢,直裂见枯处。”老竹的梢头散乱,直裂之处显露出枯萎的痕迹。接着,诗人以凤凰为喻,表达了对竹柏图壮观景象的赞叹:“凤凰欲来巢,俯视犹屡顾。”凤凰想要在此筑巢,却多次回望,流露出对这幅画的喜爱与敬畏。

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壮观殊未已,白日去还暮。”这幅画的壮观景象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白日与夜晚交替,时间在这里停滞。诗人又提到自己的愁绪:“愁怀起窗壁,注目乱烟雾。”面对这幅画,心中涌起愁绪,目光凝视着窗外的烟雾缭绕。

诗人请求主人点亮灯火,以便更好地欣赏画作:“烦君灯烛张,免我颜色沮。”希望主人能点亮灯火,以免自己因长时间凝视而神色沮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画作深远寓意的理解:“乃知顷刻意,直有千载寓。”他意识到,这幅画作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象,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意义,足以流传千年。

整首诗通过对竹柏图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感悟。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李公择学士出示胡九龄归牧图

横披五尺素,中有万叠山。

山卜千丈溪,恍疑泻潺潺。

西风偃古木,惨淡秋色顽。

蓼红菱荇碧,缺岸如破环。

小舟半阁沙,茅屋深无关。

三牛行啮草,一犊随母还。

牧儿掣牛鼻,望家喜生颜。

欲知田家乐,此趣何由攀。

而况画手妙,意思能馀闲。

远出物象外,不在粉墨间。

临之发孤兴,飘忽辞尘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谢许栖默道士手写黄庭经见寄

与君有前期,共为名山乐。

十宿太上家,百骸失尘缚。

夜半瞻星辰,离离半空阁。

香氲结盖网,华灯焕朱琧。

金钟击清霜,远响答玄壑。

太霞无别境,洞章自酬酢。

君虽潜贱贫,志意在寥廓。

暂为处群鸡,曾是横空鹤。

一别几何时,又见圆蟾落。

长须俄及门,金石重然诺。

手写黄庭经,寄我辟邪恶。

我方闭空屋,隐几效南郭。

为君兴一读,玉液泻河洛。

何当结长游,相伴趋恬寞。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蒋颖叔招游琅琊以马病不赴

一别隔千里,梦寐期追寻。

闻君宿琅琊,浩气酬云林。

雪霁望明月,山光如缕金。

天高归鸟尽,海冻诸峰沉。

骑鲸人已去,玉溜扬清音。

君当继绝唱,老凤霜梧吟。

释彼猿鹤怨,解此尘坌襟。

驽马鞭不行,空负希骥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与柳丞夜话庐山

君家庐山下,我昔庐山游。

芜阴偶会合,共忆林泉幽。

山脚仙佛居,宝阁连琼楼。

客子多所至,未足勤吾求。

最爱山北冈,鸟道通岩陬。

其初惠远辈,遗芳至今留。

嵬峨定心石,欲脱如簪抽。

下视千仞溪,半空五云浮。

石门扼危磴,天瀑垂还收。

微风仙籁奏,灵草香气柔。

龙吟万壑响,桂子落三秋。

安栖虽未能,历览稍已周。

一别几三年,万事何悠悠。

日月随转目,霜雪易满头。

饥将无稻粮,寒亦乏衣裘。

虽非圣贤耻,自起妻儿羞。

慨欲携锄犁,为君耕旧丘。

经年饱蔬粟,吾道从休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