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独倚寒檐看明月,月穿冻枝射衣白。

火弹捎天聋吒吒,猛省今夕是元夕。

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

不知花笑看花人,转眼豪华也销歇。

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

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独倚寒檐看明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月光洒在冻枝上,映照着洁白的衣物,画面清冷而纯净。接着,“火弹捎天聋吒吒”一句,通过生动的音响描写,展现了节日中烟火的壮观与喧嚣,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

“猛省今夕是元夕”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元宵佳节之中。接下来,“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描绘了街道上人潮涌动,筒花(灯笼)在各处绽放,金黄色的花朵映衬着人群,展现出节日的繁华与热闹。

“三更烟灭游人归,月洗天街净如水”则描绘了夜深人散后的景象,月光洒在空旷的街道上,仿佛洗净了一切尘埃,呈现出一片清冷而宁静的美。这一转折,从热闹转向寂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节日氛围的变化。

“筒花开谢何匆亟,马上看花人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盛况转瞬即逝的感慨,无论是花开花落,还是人们在马上的匆匆一瞥,都充满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白苏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团圞。木檠瓦缸光烂烂,不须更买彩灯看。”以白苏居士自比,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简朴的生活里也能找到满足与快乐,不必追求外在的奢华。木檠(灯架)与瓦缸发出的光芒,足以照亮内心的世界,无需再购买彩灯来增添节日气氛。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与寂静,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夏日黄平倩邀饮崇国寺葡萄林,同江进之、丘长孺、方子公及两弟,分韵得阁字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题冯中允贞寿册(其一)

郁郁山上松,适与秋风会。

贞蕤冒霜青,亭亭直如盖。

黄口凤凰雏,依条呜哕哕。

清响激层霄,锦羽如飞旆。

一自所天亡,淑媛在颠沛。

从逝岂不芳,立孤事为大。

眷此藐诸身,弓裘繄是赖。

含血传遗书,文成起光怪。

植身铜马间,九域望霶霈。

风膏明灭中,返危以为泰。

丈夫何必能,一闻一感慨。

形式: 古风

题冯中允贞寿册(其二)

日夕侍瑶山,徘徊银榜侧。

我见大冯君,温温玉比德。

清心符令颜,中怀净若拭。

岩象与风梦,之子终当协。

竹孙有高标,凤雏无短翼。

母德夫如何,孤宁不修饬。

如母所关系,不独在一宅。

育子为名臣,功终归社稷。

六珈固已荣,亨途芳始陟。

形式: 古风

金人捧剑篇

长安佳丽逢上巳,秦王开筵面曲水。

风送莺声杂管弦,柳拂晴烟澹罗绮。

此时歌舞临高台,千钟万骑纷徘徊。

瞥睹金人腾曲水,手提三尺何雄哉!

神物由来经百炼,龟文龙藻相凌乱。

寒光烨奕动流星,紫气纵横烁飞电。

乍看出匣气干云,莫邪失色风胡惊。

歘忽青天风雨黯,惨淡白日虬龙唫。

芙蓉为锷珊瑚把,神彩陆离照四野。

令君此际威中原,令君此际制西夏。

于时秦王气转骄,戈鋋临风风怒号。

太原以东无王气,函关万里绝呜鞘。

英雄转眄已沈沦,阿房只今草青青。

此剑毋乃归延津,灵秘何年出水心,噫嘻吾将携此清边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