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吟

西城近日天,俗禀气候偏。

行子独自渴,主人仍卖泉。

烧烽碧云外,牧马青坡巅。

何处鹘突梦,归思寄仰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西城近日天气晴朗,当地的风俗气候有些特别。
远行的人独自感到口渴,主人依然在售卖泉水。
烽火在碧蓝的云外燃烧,马群在青翠的山坡顶上放牧。
何处的梦境突然打断,归乡的思绪只能寄托于仰望星空入眠。

注释

西城:指某个西部的城市。
俗禀:指当地的习俗和气候特征。
烽: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烟火信号。
鹘突:形容梦境突然被打断或不连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孤城的萧瑟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士兵的思乡之情。

“西城近日天,俗禀气候偏”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边塞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的“近日天”暗示时间的久远,也映射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长久关注,而“俗禀气候偏”则透露出这种地方气候的异常与严酷。

“行子独自渴,主人仍卖泉”写出了边疆士兵生活的艰难和水资源的稀缺。"行子"指的是戍守边疆的士兵,他们孤独无助,生活困苦;而"主人"则是掌控着有限资源的人,他们在这片干旱之地依然牟取暴利,卖出珍贵的水源。

“烧烽碧云外,牧马青坡巅”两句描绘了边塞军营中的紧张气氛和自然景观。“烧烽”表明着战备状态的紧迫,而“碧云外”则是对远方天际线上美丽景致的写照;“牧马青坡巅”展现出士兵们在崎岖不平的山坡上放养马匹的情形,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野性。

“何处鹘突梦,归思寄仰眠”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何处鹘突梦”中的“鹘突”是一种猛禽,是边塞特有的鸟类,它们的自由飞翔在这里成为了士兵渴望自由和家园的象征;而“归思寄仰眠”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在困顿中也不忘记遥远的故土,思念之情如梦一般缠绕。

这首诗通过对比边疆的自然环境与士兵艰辛生活之间的反差,以及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成功地传达了边塞军人孤独、艰苦却又充满思乡之情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饥雪吟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

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

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但求彼失所,但誇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伤旧游

去春会处今春归,花数不减人数稀。

朝笑片时暮成泣,东风一向还西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伤时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形式: 古风

伤春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