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三)代曹子建

丈夫志万里,慷慨事四方。

我后振威灵,六军乃激扬。

分旗建东岳,耀武临江湘。

鸣镝控流飙,利剑捷秋霜。

长驱下淮泗,人马自生光。

戈矛何参差,方舟正纵横。

何言为国雠,一举披旧疆。

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许昌。

离宫大飨士,劳赐以次行。

君子念在御,赋诗垂华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勇赴四方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其在军事行动中的英勇与智慧。开篇“丈夫志万里,慷慨事四方”直接点出主人公的豪情壮志,不畏艰难,勇于追求远大的理想。接着,“我后振威灵,六军乃激扬”描述了其领导下的军队在战斗中展现出的高昂士气和强大战斗力。

“分旗建东岳,耀武临江湘”两句,通过“分旗”、“建东岳”、“耀武”等词,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阵势和气势,显示了其在战场上的雄伟壮观。随后,“鸣镝控流飙,利剑捷秋霜”则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军队的箭矢如疾风般迅速,剑锋似秋霜般锐利,进一步突出了军队的战斗力。

“长驱下淮泗,人马自生光”一句,以“长驱”、“下淮泗”描绘了军队的快速行进,而“人马自生光”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军队的光辉形象,仿佛整个战场都被其光芒所照耀。接下来,“戈矛何参差,方舟正纵横”通过对比戈矛的长短不一与方舟的纵横交错,展现了战场的复杂与激烈。

“何言为国雠,一举披旧疆”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仇敌的坚决打击,以及在战场上取得的辉煌胜利。“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许昌”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庆祝场景,士兵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场面热烈而欢快。

最后,“离宫大飨士,劳赐以次行”描述了胜利后君主在离宫宴请将士,对他们进行犒赏的情景,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君子念在御,赋诗垂华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英雄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事迹将被历史铭记,留下光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英雄人物及其军事行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和平的向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四)代王仲宣

方舟何翩翩,素波亦萧萧。

蒹葭澹馀映,长樯激流飙。

抚剑登高防,人马且逍遥。

空城何所有,杀气蔽旌旄。

日夕见烟火,四野飞蓬蒿。

边声起大江,谁知我心劳。

从军殊复乐,菲薄愧铅刀。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五)代陈孔璋

浮云肃四野,流飙殷悲音。

边地一何苦,慷慨难为心。

饮马长城下,水寒窟且深。

白骨撑路出,杀气驾重阴。

将建大举功,干戈日相寻。

骋哉书檄驰,纵横正如林。

身在记室中,慊慊匪自今。

男儿念钟鼎,谁能常滞淫。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六)代徐伟长

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

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

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

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

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形式: 古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其七)代刘公干

我后赫斯怒,整驾东南征。

六军如飞集,列植龙陂城。

皑皑霜风至,肃萧戈甲鸣。

长飙转沙砾,仰视白日冥。

流波一何劲,金鼓悲且清。

连鸢下青云,毛血洒隰坰。

发机入微妙,观者无不惊。

壮士以慷慨,各奋先登情。

释此荐嘉客,濡翰叙平生。

篇章信绮丽,新诗雅以精。

小臣在缇幕,起坐怀同声。

戎事谅非难,但恐沈痼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