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雪

残杯失春温,破被生夜悄。

开门万山白,俯仰同一照。

虽时出圭角,固自绝瑕窍。

儿童勿惊怪,调汝得一笑。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翻译

酒杯残存的余温已逝去,破旧的被子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打开门,只见万座山峰都被白雪覆盖,无论抬头低头都能沐浴同样的月光。
虽然我时常展现出锋芒,但本质上我是完美的,没有瑕疵。
孩子们无需感到惊奇,我只是想逗你们笑一笑。

注释

残杯:剩余的酒杯。
失春温:失去春天的温暖气息。
破被:破旧的被子。
生夜悄:在夜晚显得静悄悄。
开门:打开房门。
万山白:满山皆白(雪景)。
俯仰:抬头低头。
同一照:同样映照。
时出圭角:偶尔显露棱角。
圭角:比喻人的锋芒或个性。
固自绝瑕窍:本就完美无缺。
瑕窍:瑕疵或缺点。
儿童:孩子们。
勿惊怪:不必感到惊讶。
调汝:逗弄你们。
得一笑:得到一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梦雪》。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寒冷夜晚独处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残杯失春温,破被生夜悄。"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冬夜场景,残酒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温度,而破损的被子在静谧的夜晚中微微传来寒意。这里通过对物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与寂寞。

"开门万山白,俯仰同一照。" 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室内走向户外,面对的是一片被雪覆盖的山峦。诗人在这里通过“俯仰”一词,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虽时出圭角,固自绝瑕窍。" 这两句中,“圭角”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瑕窍”则是缺陷和不足。这里表明诗人虽然时而展现出自己闪耀的一面,但却能保持谦逊,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亦不掩饰自己的短处。

"儿童勿惊怪,调汝得一笑。" 最后两句则是对孩子们的开导,告诉他们不要被眼前的奇幻景象所惊吓,而应该保持纯真的心态去欣赏和感受。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平和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雪景、个人修养及对儿童的教导,展现了苏轼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以及他那种深厚而不露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戏赠田辨之琴姬

流水随弦滑,清风入指寒。

坐中有狂客,莫近绣帘弹。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其一)

短翎长喙喜喧卑,曳练双翔亦自奇。

赖有黄鹂斗嬛好,独依藓石立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其二)

绿阴青子已愁人,忍见中庭燕麦新。

怊怅刘郎今白首,时来看卷觅馀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寒食夜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