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其二)

小槛明窗曾不住,闲花芳草遣谁栽。

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中的第二首。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太平寺赏花时的闲适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首句“小槛明窗曾不住”,诗人以“小槛明窗”为背景,暗示了他曾经驻足欣赏的地点,但“曾不住”三字透露出诗人并未停留太久,似乎是在匆匆一瞥中感受到了花的美丽,又迅速离去,留下了一丝遗憾与向往。

接着,“闲花芳草遣谁栽”,诗人将目光从花转向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提出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是谁栽种了这些闲逸的花朵和茂盛的青草?这个问题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造物主创造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由衷的喜爱与敬畏。

后两句“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自然的态度。他提议只需骑上一匹马,去寻找那些幽静美好的地方,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束缚,更不必担心酒的消耗。这里的“清樽”不仅指酒器,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二)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三)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彫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传家粗足不愿馀,同驾柴车还我里。

形式: 古风

赠医僧鉴清二绝(其二)

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

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其二)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