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贡进士三山王士奇大父母挽诗二首(其二)

淑德由天赋,高堂足母仪。

梨云飞梦杳,薤露些歌悲。

双璧同玄室,诸孙见白眉。

徽音应不朽,太史勒穹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调,悼念逝去的长辈,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淑德由天赋”,赞颂逝者天生的美德,接着“高堂足母仪”进一步强调其作为母亲的典范形象。接下来的“梨云飞梦杳,薤露些歌悲”两句,运用了梨花和薤露的意象,描绘出逝者离世后,如同梦境般遥远,人们在薤露(一种草)下唱起悲伤的歌曲,表达哀思。

“双璧同玄室,诸孙见白眉”则通过比喻,将逝者比作珍贵的双璧,共同安放在幽暗的室内,而“诸孙见白眉”则暗示家族的传承与延续。最后,“徽音应不朽,太史勒穹碑”表达了对逝者美德与声望永存的信念,期待历史的记载者——太史,将他们的事迹铭刻于天际的石碑之上,使其功绩与名声流传千古。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深沉,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体现了对美德与家族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尊重。

收录诗词(647)

黄仲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其一)

庐阜称兹刹,乾坤几许时。

题诗忆吾祖,览胜惬幽期。

鹿饮清溪水,鹤巢古树枝。

我来访莲社,山色映清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其二)

东林闻自昔,梦想已多时。

颇喜兹行便,聊偿夙所期。

苔荒翻贝处,劫化偃松枝。

赢得芙蕖在,年年发旧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其三)

经过聊驻节,正值浴沂时。

野鸟如相迓,云山似有期。

水清泉傍石,林密树交枝。

怪底坐忘去,幽亭俯碧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往德安过东林寺读始祖唐御史公诗韵六首(其四)

下马日停午,阴云解驳时。

纵观须尽兴,重到恐难期。

花雨红飘径,松岚翠滴枝。

前峰高见塔,指点是天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