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命诗

病卧僧房两月多,英雄壮志渐消磨。

昨宵饮药疑尝胆,今日披衣似挽戈。

分付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

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病弱的我已在僧房躺了两个月,曾经的豪情壮志正在慢慢消磨。
昨晚喝下的药仿佛苦胆一般,今天穿上衣服又像是要拿起武器战斗。
我吩咐家人准备好出行的棺材,别让和尚们念诵佛经来安慰我。
我的心不死,又有谁能像我这样?最后时刻,我连声呼唤三次过河。

注释

病卧:形容病重躺在床榻上。
僧房: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身处的环境。
消磨:逐渐减退或消失。
饮药:服用药物。
疑尝胆:形容药苦如胆汁,比喻艰难困苦。
披衣:穿着衣服,准备行动。
挽戈:拿起武器,此处可能象征战斗。
扶旅榇:帮助搬运出远行的棺材,表示准备面对死亡。
释子:佛教徒,尤其是出家的僧人。
弥陀:佛教中对阿弥陀佛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念佛求解脱。
此心不死:指内心的热情或信念不灭。
谁如我:无人能及我。
连声三渡河:连续三次呼唤过河,可能象征面对生死的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僧房中病卧两个月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英雄壮志渐渐消磨的心境。"昨宵饮药疑尝胆"一句,通过对苦涩药味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煎熬。而"今日披衣似挽戈"则是说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上依旧保持着昔日英雄的气概。诗人在病中对家人的嘱咐,是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表达,通过"莫教释子念弥陀",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终极和宗教信仰的思考。

最后两句"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则充满了坚韧不拔、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的精神状态,不仅是在表达即使在生命走到尽头,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意志。

这首诗通过对病痛与生命消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超脱与豁达。语言简练而深沉,每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

收录诗词(3)

来廷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洞庭

日落君山暮,秋风过洞庭。

一官身外物,千里客中情。

北望乡关远,南来旅雁鸣。

孤帆无限恨,斜指岳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洞庭夜泊

两岸树苍苍,孤舟湘水旁。

猿声啼不住,明月照篷窗。

形式: 五言绝句

子猷访戴

四山摇玉夜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

若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杜甫游春

典尽春衣不肯归,熊儿扶过瀼溪西。

伤时怀抱深于海,掠眼风光醉似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