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塔铃歌

天风无声铜仙泣,浮图高耸十三级。

尘沙飘堕悬铃孤,厂臣冯保名可识。

双林松桧参天长,遗窟久付狐魅藏。

风云鱼水信难恃,得毋铸此谀空王。

三千宝琅云中舞,塞耳不闻钟与鼓。

镫火高悬燕蓟郊,膏脂力竭东南土。

威权早窃荐绅危,象教有灵神鬼怒。

青玉峥嵘飞鸟绝,此塔历遍兴亡劫。

九鼎潜移十庙荒,异代伤心有残铁。噫吁嘻!

奄人倒柄持太阿,铁牌豫诫良非苛,煌煌祖训将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天宁寺塔及其铃铛的故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与权谋之下的沧桑。首句“天风无声铜仙泣”,以拟人手法写铜仙像在风中仿佛哭泣,暗示了塔铃的孤独与历史的沉寂。接着,“浮图高耸十三级”描绘了塔的雄伟,而“尘沙飘堕悬铃孤”则揭示了其孤立无援的境况。

诗人提到厂臣冯保,暗示了政治权力的介入和影响。“双林松桧参天长,遗窟久付狐魅藏”暗指塔的遗迹被遗忘,为妖魅所占据。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权臣窃取威权的批判,以及佛教信仰在动荡中的无力感。

“三千宝琅云中舞,塞耳不闻钟与鼓”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权贵们的奢华与忘却。而“膏脂力竭东南土”则揭示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后果。诗人对于权臣的警告和对祖训沦丧的忧虑贯穿始终。

最后,诗人感慨“青玉峥嵘飞鸟绝,此塔历遍兴亡劫”,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叹。整首诗以“九鼎潜移十庙荒,异代伤心有残铁”收束,寓意着王朝更迭,物换星移,只剩下残破的铁迹。

叶名澧的《天宁寺塔铃歌》以细腻的笔触,寓言式的叙述,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权力的虚妄,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7)

叶名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干县道中口占

绿树萧疏古渡头,人家几处映沙流。

炎风六月余千驿,一带蝉声送客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重过北兰寺

六月僧庐昼掩扉,残钟无语客来稀。

江声绕郭蛟龙静,树色低檐蝙蝠飞。

名辈已随斜照尽,倦游祇觉二毛非。

扁舟又作南征客,惆怅西山隐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舟夜闻雨梦姚梅伯

欲觉闻残雨,伤心夜梦非。

波涛吾不死,烽火汝谁依。

患难怜歧路,悲歌仗布衣。

风尘何日息,相见有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张诗舲侍郎画慈仁寺双松图留置寺中

香光妙笔今何在,劫火销沈一惘然。

又见孙枝散鳞爪,幸逢诗老写云烟。

琅琅钟磬伽蓝地,寂寂莺花祓禊筵。

一例稽山重悲感,好将石墨付他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