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三)

百忧何殷殷,坐令盈怀抱。

况乃岁云暮,霜雪被长道。

远望何萧条,惊风摧百草。

当此别离情,沉思令人老。

岁月不相待,所钦在兰藻。

云霄有遐路,致身胡不早。

垂堂古所戒,畏途慎自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创作的《留别子培舍弟七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百忧何殷殷”,诗人以“百忧”开篇,直接点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的情感。接着,“坐令盈怀抱”进一步描绘了忧愁在心中堆积的情景,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已满溢心间。

“况乃岁云暮,霜雪被长道。”随着季节的更迭,年岁已晚,霜雪覆盖着漫长的道路,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喻着人生的艰难与冷酷。这样的景象加重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感。

“远望何萧条,惊风摧百草。”远处的景色显得格外荒凉,狂风肆虐,百草凋零,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人生道路的坎坷与不易。

“当此别离情,沉思令人老。”面对即将的离别,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种思绪的重量似乎让时间变得缓慢,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岁月不相待,所钦在兰藻。”时光不等人,诗人渴望抓住生命中的美好瞬间,如同珍视兰花和水藻一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云霄有遐路,致身胡不早。”诗人向往高远的天空,有着追求卓越的志向,却感叹自己为何没有及早行动,体现了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与遗憾。

“垂堂古所戒,畏途慎自保。”最后,诗人引用古代的警言,告诫自己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体现了对未来的审慎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岁月、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探索。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四)

自保良不易,致身谅独难。

豺虎在人群,平居有波澜。

踯躅纷四顾,终岁鲜燕欢。

君子慎厥趋,取舍从所安。

艾萧满中路,沙江多芳兰。

不见采兰者,万古起长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

长叹何终极,感此人生累。

贫贱俗所轻,富贵俗所忌。

岂知达者心,志各有所寄。

冠盖五陵豪,莽若朝露坠。

偃仰一世间,惨淡起遐思。

文章以经国,千载无终始。

去去勿复陈,慎此青云器。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六)

青云纷四极,不翳明月光。

高台一以眺,远思从苍茫。

鸿鹄在中泽,岂为谋稻梁。

神哉蛟龙志,尺渎宁终藏。

丈夫志四海,廖廓相翱翔。

朝游过昆仑,夕游略扶桑。

无学儿女仁,白首恋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七)

故乡不可望,锦江迥且深。

东西渺无极,伤此远别心。

寒风下庭树,宿鸟栖高岑。

对酒不能酌,为子鸣瑶琴。

琴声一何悲,泪下谁能任。

慰此骨肉怀,款诚惠我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