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塘谣

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

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尽是塘夫膏与脂。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官吏督修猛于虎。

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

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修塘谣》由清代诗人钮琇创作,生动描绘了古代官府修筑官塘时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与民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

诗中开篇即以“朝闻官兵至,暮下修塘檄”描绘出官府行动迅速,命令如箭在弦,预示着一场劳役即将开始。接着,“官塘不修误军机,官塘修时民罹厄”揭示了修塘工程与军事行动的关系,同时也点明了修塘对百姓而言是一场灾难,反映了当时官府决策的草率和不顾民生的现实。

“泥一斗,砖一箕,负之担之向水涯”,形象地描绘了劳工们在酷热或严寒中搬运材料的艰辛情景,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尽是塘夫膏与脂”一句,将劳工们的汗水比喻为膏脂,表达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深切同情。

“皇天不识塘夫苦,淫雨增波啮塘土”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对劳工们的不利影响,雨水的增多不仅没有带来滋润,反而加剧了塘土的侵蚀,使得劳工们的劳动成果面临破坏的风险。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官府决策不当的一种隐喻。

“官吏督修猛于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吏在督修时的严厉态度,如同猛虎一般,让劳工们感到恐惧和压迫。这种高压政策不仅加重了劳工们的负担,也激化了官民之间的矛盾。

最后,“杵声薨薨筑且坚,急素私例时加鞭”描述了劳工们在艰苦条件下仍需努力工作的场景,同时“泣言官人勿加鞭,囊中尚馀卖儿钱”则表达了劳工们对官府的无奈和绝望,他们为了生存,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孩子,以此换取修塘所需的费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及底层人民在苛政下的悲惨命运。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

收录诗词(9)

钮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雨叹和杜少陵韵三首(其一)

羲和投鞭白日死,满堂水衣苍色鲜。

滩声潺湲入秋耳,更惊斛麦须千钱。

东风萧萧吹雨急,茅茨数点波间立。

菽沉禾烂不可收,舟居嫠妇中宵泣。

形式: 古风

秋雨叹和杜少陵韵三首(其二)

市人喧语何纷纷,防河府帖来如云。

三日河夫点行急,惨淡骨肉须臾分。

阴霾迷天白昼黑,荷锸河干不暂息。

寄言家人已无食。卖儿街头莫论值。

形式: 古风

秋雨叹和杜少陵韵三首(其三)

积阴六旬指可数,城中十室九无堵。

去年年丰时亦和,何事今秋独淫雨。

雨狂声撼草堂寒,行厨薪湿晨炊难。

闻道长安久赤地,弘羊拜爵河流干。

形式: 古风

春草

不信繁华事已空,伤心南浦复蒙蒙。

何年陵寝斜阳外,几处亭台暮霭中。

历乱影连流水碧,萋迷香衬落花红。

多情陌上双蝴蝶,犹是飞飞失故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