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

利欲中人心,若火始焰焰。

福善祸淫理,衰时或不验。

君子道其常,束身懔圭玷。

父师所提诏,旦明俨昭鉴。

谨微犹恐忽,纵暴安有餍。

彼昏坐不知,吾侪惧天厌。

三复望溪言,顽躯足针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郭曾炘的《杂诗(其二)》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世间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首句“利欲中人心,若火始焰焰”形象地描绘了利益诱惑如何像烈火般燃烧人心,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时容易迷失自我。接下来,“福善祸淫理,衰时或不验”指出善恶报应的道理并非始终如一,特别是在世事艰难之时。

诗人强调君子应坚守正道,保持警惕,"君子道其常,束身懔圭玷",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遵循常规,严格要求自己,不容丝毫瑕疵。他引用父师的教诲作为警戒,“父师所提诏,旦明俨昭鉴”,表明这些教导如同清晨的镜子,清晰可见。

诗人进一步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以免疏忽,“谨微犹恐忽,纵暴安有餍”,即使对待细微之事也要小心,因为放纵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对于那些沉迷于私欲、不明事理的人,诗人以“彼昏坐不知,吾侪惧天厌”警示,他们可能会招致天意的厌弃。

最后,诗人引用“三复望溪言,顽躯足针砭”来表达对那些顽固不化者的期待,希望他们的警醒如同针砭之药,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反思和改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和比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唤。

收录诗词(58)

郭曾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三)

《国风》终《曹》《桧》,战国遂无诗。

汉魏稍萌芽,齐梁益卑卑。

治少乱日多,《雅》《颂》亦已微。

千载一诗王,牛酒不饫饥。

后人论皮骨,流派弥纷歧。

无病而呻吟,世犹疑继之。

白贲本无色,大乐贵声希。

寂寞谁与娱,谷音或庶几。

形式: 古风

杂诗(其四)

春服亦既成,舞雩偕童冠。

及门各言志,圣有与点叹。

古来贤豪士,出身当世难。

晚节尤难持,百里九十半。

幼安老依辽,孔明卒扶汉。

泉石岂本怀,风云要长算。

商歌望南山,长夜何时旦。

宁诮狂夫狂,毋为漫叟漫。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杂诗(其五)

分利日以众,生利口以微。

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满疑。

客从故乡来,欲语先涕洟。

小民勤四体,未赡八口饥。

兵火所摧残,敲剥及膏脂。

重以灾疫继,道路皆积尸。

回视显宦辈,累累拥金赀。

富者力兼并,贫者无立锥。

物穷有必反,勿谓彼蚩蚩。

吾亦游食徒,内愧当语谁。

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

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

形式: 古风

韬斋主人出示其先王父九九消寒图手迹属题

十日一水五日石,昆仑方壶侈真迹。

不如渲染没骨图,装堂铺殿精楷模。

怒气作竹喜气兰,风枝雨叶来无端。

不如流传喜神谱,小蕊大开足意趣。

九九谚出田家志,剪纸调脂近游戏。

谁欤运腕妙写生,展卷雅人见深致。

一阳来复天地心,次第春光静可寻。

瑶草琪花石供古,重茵复幕画堂深。

东南半壁烽烟靖,荣光出河通瑞应。

云台上将数高勋,官阁水曹自清兴。

五十年来手泽存,摩挲故物重瑶琨。

曾供乙览睿思殿,好伴新图水竹村。

灿烂云章亲弁首,子子孙孙当世守。

渡江又见岁华新,珍重亭前旧垂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