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云李观疾赠之

天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自然规律失去平衡,阴冷之气侵扰阳和。
厚重乌云遮蔽阳光,炎热变为清凉。
小人只会抱怨,君子深感忧虑。
饮食减省,身体怎能安康。
这种志向确实珍贵,但恐怕不是我份内之事。
粗茶淡饭尚且如此,更别说享受荤腥。
寒冬时节万物凋零,唯有幽静桂树散发香气。
更何况天地间,世间大势自有定数。
我劝你节制饮食,如同凤凰般高洁飞翔。

注释

天行:自然规律。
失其度:失去平衡。
阴气:阴冷之气。
干阳:侵扰阳和。
重云:厚重乌云。
炎燠:炎热。
寒凉:清凉。
小人:小人。
君子:君子。
饮食:饮食。
减少:减省。
岂:怎能。
宁康:安康。
此志:这种志向。
诚:确实。
职所当:我份内之事。
藜羹:粗茶淡饭。
肉食:荤腥。
穷冬:寒冬。
百草死:万物凋零。
幽桂:幽静桂树。
大运:世间大势。
自有常:自有定数。
善饮食:节制饮食。
鸾凤:凤凰。
高翔: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失调的景象,天气变化异常,阴霾笼罩,阳光被遮蔽。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君子的期望。

首句“天行失其度”直接点出了自然秩序的紊乱,“阴气来干阳”则具体描绘了这种紊乱的现象。接下来的“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进一步渲染了这样的景象,强调了一种异常的气候变化。

中间几句“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则是对这种自然紊乱带来的人类影响的反思,小人只会埋怨,而有远见之人则会深感忧虑。生活条件的恶化(“饮食为减少”)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中得到了体现,他感到自己的这种关怀是珍贵的,但同时又担忧这可能超出了他个人的职责范围。

接下来的“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则是对当前困境的一种无奈表达,即使是简单的蔬菜也不易得,而奢侈的肉食更是难以想象。

尾句“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则转向了对自然界中仍存希望的一种肯定,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也有一些植物能够保持其生机。而最后,“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则是诗人给予友人的建议和寄托,希望他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美好的事物原本应在高处飞翔,不应该被现实的困境所束缚。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形式: 古风

食曲河驿

晨及曲河驿,悽然自伤情。

群乌巢庭树,乳燕飞檐楹。

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

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

下负明义重,上孤朝命荣。

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射训狐

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誇自呼。

乘时阴黑止我屋,声势慷慨非常粗。

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聚鬼徵妖自朋扇,摆掉栱桷颓塈涂。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纵之岂即遽有害,斗柄行拄西南隅。

谁谓停奸计尤剧,意欲唐突羲和乌。

侵更历漏气弥厉,何由侥倖休须臾。

咨余往射岂得已,候女两眼张睢盱。

枭惊堕梁蛇走窦,一夫斩颈群雏枯。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桃源图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