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海内无端日战争,谁能万里作长城。

放怀天地思投笔,侧足风尘拟学兵。

可试妇人孙子法,迥殊儿戏亚夫营。

穷居自洒苍生泪,岂为区区一世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咏怀》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感慨,以及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联“海内无端日战争,谁能万里作长城”以“海内”和“万里”两个宏大的空间概念,描绘了战争的普遍性和规模之大,暗示了诗人对战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无奈与痛心。接着,“谁能万里作长城”一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能守护国家、抵御外敌的英雄人物的渴望与敬仰。

颔联“放怀天地思投笔,侧足风尘拟学兵”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广阔的天地间,诗人思考着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既有“投笔从戎”的豪情壮志,也有“侧足风尘”、投身军旅的现实考量。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反映了现实环境的艰难与复杂。

颈联“可试妇人孙子法,迥殊儿戏亚夫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思考。这里提到的“妇人孙子法”可能是指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女性智慧,与“儿戏亚夫营”形成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军事策略与表面的玩乐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表明诗人不仅关注军事行动的实效性,也反思了策略的来源与本质。

尾联“穷居自洒苍生泪,岂为区区一世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即使身处困境,诗人仍然愿意为拯救苍生而流泪,这种行为并非为了追求个人的名誉或短暂的名声,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咏怀》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的忧虑、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对军事策略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收录诗词(256)

周馨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诸生。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 字:小山
  • 籍贯:顾山

相关古诗词

古诗

我本玉皇吏,无端堕尘中。

历年三十九,遁迹如冥鸿。

静候谪年满,聊作蠹书虫。

世人不相识,笑侮不能容。

岂知雪泥上,鸿爪偶留磫。

一朝冲举去,复得侍天公。

下视尘中人,千载孰相逢。

形式: 古风

古诗

陋哉苏季子,刺股学纵横。

愚哉朱翁子,富贵戕其生。

昂藏大丈夫,宠辱何容情。

皇天生我才,用舍随所令。

处则为龙潜,出则为凤鸣。

交游二十载,所得殊少人。

偶有相契者,薄言存其真。

亦有强谀墓,弃置不复陈。

颇怪世上人,白眼施贱贫。

盖棺亦已朽,谀墓文又珍。

曷不及生前,折节下斯文。

形式: 古风

口号

太息时危共荷戈,勾吴岂复旧江河。

何将腐鼠疑鹓嚇,尚拟饥鹰击凤过。

坐啸青山餐石髓,投竿碧海带烟蓑。

诗书敢恨埋墙壁,古史从来阅世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纪事

咸丰方十载,天意肃严霜。

晋陵藉寇兵,古苏赍盗粮。

大吏如小儿,奔走何猖狂。

我民遭荼毒,奋起呼彼苍。

戈矛修同仇,畎亩而戎行。

孱弱心不齐,复无万夫望。

堤防一以溃,横流曰汤汤。

白骨多于草,存者走且僵。

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

我身无完衣,我室无完墙。

黄卷多泥土,白屋皆慢藏。

何以为生理,默默心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