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太息时危共荷戈,勾吴岂复旧江河。

何将腐鼠疑鹓嚇,尚拟饥鹰击凤过。

坐啸青山餐石髓,投竿碧海带烟蓑。

诗书敢恨埋墙壁,古史从来阅世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口号》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局动荡的感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联“太息时危共荷戈,勾吴岂复旧江河。”开篇即以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时局危难的忧虑,同时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暗示了国家或个人经历的巨变。这里的“荷戈”指拿起武器,象征着为国为民而战的决心;“勾吴”则可能借指特定的历史区域或时代背景,通过对比“旧江河”,突显出历史变迁的不可逆转。

颔联“何将腐鼠疑鹓嚇,尚拟饥鹰击凤过。”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前一句中的“腐鼠”与“鹓嚇”形成鲜明对照,“腐鼠”比喻微不足道的诱惑或利益,“鹓嚇”则是高贵、正直的象征,以此表达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坚守,不会被世俗的诱惑所动摇。后一句“饥鹰击凤过”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艰难困苦中追求卓越的勇气与决心,即使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要像饥饿的老鹰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颈联“坐啸青山餐石髓,投竿碧海带烟蓑。”描绘了一幅隐逸的山水画卷,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于青山绿水之间,以自然之物为食,如饮石髓,穿着蓑衣垂钓于碧海之上,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暗示了在纷扰世间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尾联“诗书敢恨埋墙壁,古史从来阅世多。”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历史的珍视。尽管外界环境险恶,但诗书是心灵的慰藉,是智慧的源泉。诗人不因外界的困难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认为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这一联既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肯定,也是对传承文化、学习历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知识和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收录诗词(256)

周馨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诸生。生于道光六年。深于经学,诗学三唐,擅书艺,工诗词。著有养斋诗文集五卷。邑志传儒林

  • 字:小山
  • 籍贯:顾山

相关古诗词

纪事

咸丰方十载,天意肃严霜。

晋陵藉寇兵,古苏赍盗粮。

大吏如小儿,奔走何猖狂。

我民遭荼毒,奋起呼彼苍。

戈矛修同仇,畎亩而戎行。

孱弱心不齐,复无万夫望。

堤防一以溃,横流曰汤汤。

白骨多于草,存者走且僵。

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

我身无完衣,我室无完墙。

黄卷多泥土,白屋皆慢藏。

何以为生理,默默心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养斋

幽幽瑶砌侧,奕奕猗兰芳。

于人安足贡,时至自馨香。

纵无雨露渥,得生延陵乡。

延陵始季子,高让有辉光。

况复我元公,陟降在兹堂。

末孙虽无似,遗泽不敢忘。

臭颇兰与同,夙夜勉自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诗二首(其一)

高冈有梧桐,萋萋耀朝阳。

丹穴有鸣鸟,翩翩下翱翔。

顾彼樗栎间,安足翔其旁。

旷世一来鸣,寂寞又千霜。

梧桐与鸣鸟,终古遥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诗二首(其二)

元公虽已远,幸得为后人。

洒落风月怀,夙昔常书绅。

读书二十载,凛此岁寒身。

四海虽穷冬,一室自阳春。

桃源在世间,何人知问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