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

东南会府唯钱塘,高门双开南斗傍。

门前碧瓦十万户,晓色满城烟雨香。

圣祖神宗造区宇,应命最先吴越王。

不经兵火二百载,地饶沃衍民康强。

莲花红白西湖芳,南山翠影临沧浪。

琼楼宝塔照日月,尘埃不到炎天凉。

画船罗幕尽高卷,白玉美人游冶郎。

年年中秋海潮过,万顷银山面前堕。

少年轻命争弄潮,手掣红旗逆潮簸。

闻君此行承辟书,伯乐能求汗血驹。

四时风物同吟啸,十郡兵民归卷舒。

公闲畜德聊自养,承平功业还吾儒。

况君登朝未四十,慎勿出处穷欢娱。

慎勿出处穷欢娱,临渊履冰佩琼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钱塘行送别签判李太博》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杭州(钱塘)的繁华景象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中以“东南会府唯钱塘”开篇,点明杭州作为东南地区重要都会的地位。接着,“高门双开南斗傍”形象地描绘了杭州的宏伟建筑与地理位置的优越。

“门前碧瓦十万户,晓色满城烟雨香”两句,通过“碧瓦”、“十万户”和“烟雨香”等意象,展现了杭州城的繁华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存。接下来,“圣祖神宗造区宇,应命最先吴越王”则将历史的厚重融入其中,赞美了杭州在古代帝王治下的繁荣。

“不经兵火二百载,地饶沃衍民康强”强调了杭州长久以来的和平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土地肥沃与人民生活的富足。“莲花红白西湖芳,南山翠影临沧浪”则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

“琼楼宝塔照日月,尘埃不到炎天凉”描绘了杭州的建筑之美,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清凉。“画船罗幕尽高卷,白玉美人游冶郎”则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杭州的繁华与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最后,“年年中秋海潮过,万顷银山面前堕”描绘了中秋节时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而“少年轻命争弄潮,手掣红旗逆潮簸”则通过年轻人勇闯大潮的场景,体现了杭州人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激情。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也寄寓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勉励之意,鼓励友人在仕途上谨慎行事,珍惜时光,保持高尚品德。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天台行送施山人

平生乐山水,听客谈天台。

盘石摩挲浸海月,瀑布淙射烟霞开。

山腰喷作千岩雨,潭底昼夜轰风雷。

诸峰攒丛护宝刹,地与世隔无纤埃。

仙葩灵鸟四时有,石矼玉洞清风来。

施夫子,欲长往,高谢功名脱尘网。

况有西来老佛师,了悟无生任消长。

若许陶潜载酒过,便驾苍虬逐真赏。

形式: 古风

踸踔行送裴山人

踸踔踸踔裴山人,破帽麻衣被埃尘。

忽来访我环峰市,醉倒不顾傍人嗔。

壮士不得志,污泥困修鳞。

谁倾沧海救枯泽,矫首奋鬣乘风云。

回头问燕雀,尔辈胡为群。

巢寄柏梁一朝火,孤栖风雨更谁邻。

踸踔踸踔裴山人,行路无穷鼻酸辛。

元通献甫傥不遇,况有特达朱纯臣。

踸踔勿踸踔,岂有壮士长遭迍。

形式: 古风

道林寺送别崔提刑

湘江倾泻明河源,湘山来落如骏奔。

寻幽乘兴莫辞远,白云中有黄金园。

佛师无心法愈密,徒众先后陈卑尊。

甘泉喷洒仙籁爽,此身已觉超笼樊。

高堂却见山外水,古鉴磨开苍藓昏。

长城深锁万家富,老木自作千营屯。

两洲半没鲸鼓鬣,双崖斗起天为门。

沧溟不识几番变,石泐犹有涛淙痕。

茯苓愈大愈堪食,深锄但惜伤松根。

登高览物亦徒尔,秋色况是当离樽。

崔侯才思锐无敌,苍鹰得兔霜翎翻。

嗟余染翰愧复正,累句何足先行轩。

故人柄政坐东府,请君献策安黎元。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游石盆寺呈蒋殿院兼简余光禄

石盆古寺苍崖颠,断碑皴剥无人传。

其文仅识隐岩字,御史饱学能推研。

乃是郑董之别号,洛师易节来刺宣。

风流直欲继谢守,行春车马时联翩。

红粉行行杏花笑,旌幡烁烁雌霓悬。

松声飕飕杂箫鼓,薜围缭绕疑檀烟。

不知身世有轩冕,且将樽酒投林泉。

暂时乐事亦难遇,高文大字精磨镌。

可嗟榛棘一藏晦,清风零落三百年。

洎逢佳士始珍赏,洗涤尘垢邀神仙。

坐思往迹若梦寐,明河千丈倾辞源。

啼鸟至今不避客,上下啾聒两耳边。

山僧搆亭又高绝,群峰叶叶如青莲。

崔嵬宝塔挂落日,沆砀冰壶撑钓船。

余公胡为未尝到,美景若此宁弃捐。

请携吟笔窥造物,更向云中调管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