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
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
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此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中,“暮峰”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山峰,“玉垒”则是形容山势如玉一般坚固和美丽,但当诗人回望时,却发现无法与秦地(古代指长安一带)取得联系,这里的“不通”不仅是物理上的隔绝,更有情感上的一种断裂。
接下来的“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表明诗人对于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的道路充满好奇,但所遇之人只会说巴语,这里的“巴语”指的是古代巴族的语言,这也增加了一种异乡的隔阂感。
第三句“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石林”指的是林中有石,“莺啭”形容鸟鸣声美妙,“板屋”则是用木板搭建的简陋住所,而“月明春”则是在夜晚,月光下依然可以感受到春意,这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诗人孤寂的感情。
最后两句“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中,“严夫子”应指的是严先生或某位有学问之士,而“无嫌卜肆贫”则表明诗人对这位朋友的尊敬和信任,愿意不计较他的贫穷,只为求得一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不详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之官逢计吏,风土问如何。
海口朝阳近,青州春气多。
郊原鹏影到,楼阁蜃云和。
损益关从事,期听劳者歌。
济江篇已出,书府俸犹贫。
积雪商山道,全家楚塞人。
大堤逢落日,广汉望通津。
却别渔潭下,惊鸥那可亲。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清冬宾御出,蜀道翠微间。
远雾开群壑,初阳照近关。
霜潭浮紫菜,雪栈绕青山。
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