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论

下有黄泉上有天,人人许住百来年。

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

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极论》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生死、宇宙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下有黄泉上有天”象征着生命的有限与无限并存,人间与死后世界的对比。人能活上百年的期望,但在永恒的时间尺度上显得微不足道。

“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强调人生的短暂和虚无,即使活过许多次,感觉上就像从未真正存在过。诗人以生死轮回的角度,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意义的相对性。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运用比喻,说明真正的价值(如智慧或美德)如同大海中的明珠、名山中的美玉,需要经过深广的探索和艰难的寻找才能发现和理解。

最后两句,“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深刻理解和体验了世间万物,洞察了世间的种种现象,才能有资格谈论超脱于世俗的智慧和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对生命、宇宙和知识追求的深度思考。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每度过东邻

每度过东邻,东邻愈觉勤。

既来长是愧,相见只如亲。

饮食皆随好,儿童亦自忻。

吾乡有是乐,何必更求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每度过东街

每度过东街,东街怨暮来。

只知闲说话,那觉太开怀。

我有千般乐,人无一点猜。

半醺欢喜酒,未晚未成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求鉴吟

人无鉴流水,当求鉴止水。

流水无定形,止水有定体。

人无鉴于水,当求鉴于人。

水鉴见人貌,人鉴见人神。

形式: 古风

男子吟

欲作一男子,须了四般事。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

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

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