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

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脱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烈日酷暑难当,万物都干枯凋零。
干旱的日子,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烈火般的热气烧焦了草地。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苦不堪言,更何况我年老体弱。
如果没有白栴檀这种清凉之物,又怎能消除这炎热的烦恼。
汗水湿透了头巾,身上的气味熏染衣襟。
现在我才明白韦山人不食人间烟火、披散头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注释

骄阳:烈日。
毒暑:酷暑。
动植:万物。
枯槁:干枯凋零。
旱日:干旱的日子。
乾密云:无云。
炎烟:烈火般的热气。
焦茂草:烧焦草地。
困苦:苦不堪言。
病且老:年老体弱。
白栴檀:清凉之物。
除热恼:消除炎热烦恼。
汗巾:头巾。
膻食:身上的气味。
韦山人:韦山隐士。
休粮散发:不食人间烟火、披散头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酷热无雨的夏季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活状况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酷暑难当的无奈与对友人的关切。诗中“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一句,形象地展示了烈日炙烤下的植物凋零景况,“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则进一步强化了干旱热浪的氛围。接着“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表达了诗人因年迈多病,在酷暑中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痛苦。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寻找解渴的方法,“脱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表现了对清凉之物的渴望。同时,“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则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酷暑中的生活状态和身体感受。

最后两句“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是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的流露。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景象的精妙描绘,也透露出了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韦鍊师

浔阳迁客为居士,身似浮云心似灰。

上界女仙无嗜欲,何因相顾两裴回。

共疑过去人间世,曾作谁家夫妇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别宣上人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

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别崔五

朝送南去客,暮迎北来宾。

孰云当大路,少遇心所亲。

劳者念息肩,热者思濯身。

何如愁独日,忽见平生人。

平生已不浅,是日重殷勤。

问从何处来,及此江亭春。

江天春多阴,夜月隔重云。

移尊树间饮,灯照花纷纷。

一会不易得,馀事何足云。

明旦又分手,今夕且欢忻。

形式: 古风

赠吴丹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

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

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

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

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

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

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

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