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
江前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诗人在益州城西的张超亭观赏到一群妓女的欢歌和舞蹈。诗中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现了妓女们的美丽与活力,以及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两句勾勒出一幅夕阳下的欢乐场景,歌声随着落日的余晖在空中回荡,而妓女们则像追逐着流动的云彩般翩翩起舞。这里用“明”字形容歌声,既强调了歌声的清晰,也暗示了一种欢快的情绪。
"江前飞暮雨,梁上下轻尘"两句则描写了自然景观与室内情境的对比,外面是江边傍晚时分飞起的细雨和屋檐上飘落的轻尘。这里通过“飞”、“下”两个动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两句中,“冶服”形容妓女们华丽的衣着,而“疑画”则是对她们美貌的一种赞叹,仿佛是画中走出的美人。接着“妆楼”一词勾勒出妓女居住的地方,而“望似春”则通过视觉上的暗示,使得观者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象,从而联想到生机勃勃和美好。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去的心情。“高车”指的是远行的马车,而“勿遽返”则是希望不要急速返回,这里通过对车辆速度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留恋之情。接着,“长袖欲相亲”一句,通过衣袖的延伸和接触来隐喻诗人与妓女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一种温柔而又含蓄的表达。
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生动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美好场景的细腻感受,以及他对于美貌女子的深刻情感。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与追求。
不详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
歌笑此堂垂。
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祈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