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祈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相思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遥远所思之人的眷恋。首句“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祈连”以宏伟壮丽的画面开篇,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险峻,设置了一种隔绝的空间氛围。
紧接着,“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诗人借助明月来表达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象征物,代表着思念与孤独,而“孤悬”则加重了这种感觉,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空旷幽深的氛围。
以下两句,“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继续利用自然景物来烘托相思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思比作山影和月光,将这种情感的流动与中断形象化,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情愫。
最后两句,“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则以实际行动——寄书来表达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提及“鸿雁”,即大雁,这是中国古代常用来传递信息的鸟类,也象征着远行和离别,增强了诗歌中的离愁。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篇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
不详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乾。
兰署乘闲日,蓬扉狎遁栖。
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
亭幽闻唳鹤,窗晓听鸣鸡。
玉轸临风奏,琼浆映月携。
田家自有乐,谁肯谢青溪。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