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山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见海中有座小山,就暂时抛锚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秃,本地人详细告诉我其中根由。
当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鸣叫,又有只雌猴跟随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孙辈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发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顶,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个个吃得肥胖,山却被侵夺摧残不休。
它们你争我抢以求一饱,哪里顾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难过,小猴子也已发愁。
山渐渐被啃嚼一尽,光秃秃一毛不留。
猴子虽然机巧过人,却不会手持农具耕田种收。
它们喜欢吃的是果实谷类,只知把现成的东西享受。
可叹这山处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无处可投。
猴子们生殖没个穷尽,将来怎么善后?

注释

吏役:因公出外。
沧海:大海。
瞻:看见。
乡人:当地的人。
狙:猴子。
相匹:指男女相配。
根实:植物的根和果实。
侵牟:侵夺。
攘争:争夺。
藏收:收藏保留。
稍稍:渐渐。
咋啮:啃嚼。
锄耰:农具。
偷:苟且。
生生:繁殖不停。
云已:休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的自然景象与生存竞争的情境,通过对秃山上狙(一种鸟类)的观察,反映出人世间的困顿和无奈。

诗中开篇即以“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营造了一种遥远而又荒凉的意境。接着,“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表达了对这片荒芜之地的好奇和探究。而后文中的“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则描绘出狙鸟在这片荒山间自由飞翔的情景。

诗人的笔触接着转向狙鸟的繁衍与生存状态,“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这些句子通过对狙鸟家族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命力顽强却又无奈的情形。

在“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中,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狙鸟觅食的艰辛,而“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则表现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物间的竞争和生存困境。

随后,“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两句深化了这种生存的艰难与动物对未来命运的担忧。紧接着,“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则是对自然界残酷现实的一种描绘。

在“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似偷”中,诗人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狙鸟虽然聪明却不擅长劳作,只能依靠自然资源勉强生存的无奈。

最后,“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则是诗人对这片荒凉之地的感慨和对未来出路的探寻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秃山狙鸟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艰辛与生存竞争,以及面对困境时生物的无奈与坚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气沈舟暗鱼罟,攲眠呕轧如闻橹。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形式: 古风

迟明

攲枕浩无情,蘧蘧独迟明。

霜繁红树老,云澹素蟾清。

倦鹊犹三匝,寒鸡未一鸣。

故山何处所,应有晓猿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陆忠州

虞人以士招,御者与射比。

当时尚羞为,况乃天下士。

英英陆忠州,学问辅明智。

低徊得坎坷,勋业终不遂。

形式: 古风

陈桥

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

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

杨柳初回陌上尘,烟脂洗出杏花匀。

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