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四)

教士都凭器识先,海东旧院剧云连。

岱云去作三山雨,灯火荒凉四十年。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台湾竹枝词(其四)》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首句“教士都凭器识先”点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暗示在社会发展中,知识与智慧是引领进步的关键力量。接着,“海东旧院剧云连”一句,以海东的旧院与云相连的形象,既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壮丽,也隐喻了历史文化的深远联系。

“岱云去作三山雨”中的“岱云”指的是泰山之云,这里借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同云雨相依,形象地表达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三山雨”则可能暗指台湾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地理关系,以及两岸人民的情感纽带。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历史意义。

最后一句“灯火荒凉四十年”,描绘了台湾历经四十年的沧桑变化,从繁华到荒凉,再到希望的重生。这里的“灯火”象征着生活的光亮与希望,而“荒凉”则反映了战争、动荡给台湾带来的苦难。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台湾历史上的波折与变迁,以及人们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深深期盼。丘逢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三)

鼾睡他人未肯容,开山新议达宸衷。

荒山逐渐开硗确,草草何能便浚封。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二)

北园荒草几经春,监国不亡国岂沦。

若究祸端肇亡国,九原应怨董夫人。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十)

竹子高高百尺幡,盂兰胜会话中原。

寻常一饭艰难甚,粱肉如山饷鬼门。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三十四)

晚凉新曲按琵琶,茉莉花开日已斜。

一担香风满城送,深宵散作助情花。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