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其十)

八月中秋天凉,芙蓉花发题目禅房。

老胡大道分明在,不必诸方问短长。

短不是短,长不是长。短长不是处,是道非思量。

思量不及,文彩愈彰。

秋山兮秋云片片,秋江兮秋水洋洋。

风悲兰社,天澹沧浪。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翻译

八月中秋时节已凉,芙蓉花开点缀禅房。
老胡大道清晰明了,无需向各方询问长短。
短并非真正短,长并非真正长。长短并非关键,道超越思考。
过度思考反而不如,文采更加鲜明。
秋山如片片云朵,秋江水波荡漾。
风声悲切,天空淡远,沧浪之水。想说却难以言表,林中深处更适合商议。

注释

八月:农历八月。
中秋:中秋节。
天凉:天气转凉。
芙蓉花:木芙蓉。
禅房:僧侣修行的房间。
老胡:老和尚。
大道:佛教的大智慧。
分明:清晰明白。
不必:不需要。
诸方:各方人士。
短不是短:短并非绝对的短。
长不是长:长并非绝对的长。
道非思量:道超越常规的思维。
文彩:文采风华。
愈彰:更加显著。
秋山:秋天的山峦。
秋云:秋天的云彩。
秋江:秋天的江河。
秋水:秋天的江水。
风悲:风吹过时显得悲伤。
兰社:兰花丛。
天澹:天空清澈。
沧浪:形容水色深青。
林下:树林深处。
商量:讨论,商议。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诗《偈十二首(其十)》由释文准所作,以八月中秋的清凉氛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禅意画面。诗人以芙蓉花开为题,寓言佛法如芙蓉般自然显现,无需过多外求或争论。

"老胡大道分明在"表达了佛法的清晰与直接,强调修行者应直接体悟而非寻求他人的见解。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短"与"长",揭示了佛法超越世俗的衡量,它既非短暂也非永恒,而是超越思维的存在。

"文彩愈彰"暗示了真理的内在光辉,不需言语修饰。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情,描绘秋山秋云、秋水秋风,营造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风悲兰社,天澹沧浪",风声悲凉,天空辽阔,寓意心境的开阔和对宇宙的敬畏。

最后,诗人以"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收尾,表达了禅修中的沉默与交流,真正的领悟往往在静默中自然产生,而非言语所能穷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和内心领悟的特点。

收录诗词(39)

释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除夕集小画舫斋诗钟得磨画二字夜深归舟中续成一律明日简与会诸子

劳劳万态趋今夕,独遣吾徒付醉吟。

去日暗惊磨镜老,看人多学画眉深。

灯前风物花先放,楼外春寒夜已沉。

最是满江渔火绿,归舟还载一年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偈十二首(其七)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

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

断头船子下南康,彷佛天明到湖口。

形式: 偈颂

偈十二首(其五)

高吟大笑意猖狂,潘阆骑驴出故乡。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古人道,不看经,不念佛,看经念佛是何物。

自从识得转经人,龙藏圣贤都一拂。

形式: 偈颂

偈十二首(其三)

夜雨敛重云,晓鸿鸣寥沈。

可怜祖师意,头头都漏泄。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