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明节。

清明节,蓟门衰草,汉宫红叶。

愁怀万种凭谁说,边鸿不到音书绝。

音书绝,长安何处,晚山重叠。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鉴赏

这首《忆秦娥》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美。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与亲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明节。”开篇即点明主题,清明节本是祭扫先人、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成了加重离愁别绪的时刻。清明节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

“蓟门衰草,汉宫红叶。”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衰草象征着生命的凋零,红叶则可能暗喻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使得情感更加丰富而深刻。

“愁怀万种凭谁说,边鸿不到音书绝。”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面对无尽的愁绪,诗人想要倾诉,但却无人可言,连传递消息的边地鸿雁也无法送达。这不仅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也是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的体现。

“音书绝,长安何处,晚山重叠。”最后三句将思绪引向更远的地方——长安。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诗人而言,既是故乡的象征,也是寄托思念的对象。然而,音信断绝,长安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只有重叠的晚山作为背景,增添了几分苍茫与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

收录诗词(66)

夏完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 字:存古
  • 号:小隐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 生卒年:1631~1647

相关古诗词

瑞鹧鸪

断肠春信自年年,烟雾珠帘掩翠钿。

红滴杜鹃花下雨,绿回杨柳院中烟。

重重春恨凭谁说,两两黄鹂唤欲眠。

独有多情明月在,隔墙花影动秋千。

形式: 词牌: 瑞鹧鸪

一剪梅

黄鹂啼处绿阴遮。红杏枝斜。碧柳枝斜。

和风和月梦魂赊。风乱杨花。月乱梨花。

春风漂泊梦为家。花也天涯。人也天涯。

花光人面绿窗纱。红是桃花。瘦是梅花。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潇湘夜雨

莺啭花更,蝶园香国,重阑朝暮愁归。

坠鞭人瘦,怎禁小风吹。

不为春酲懒起,分香处,燕子来窥。

芙蓉帐,馀烟已渺,红泪染离袿。

相逢何处也,难寻丹棘,欲寄啼规。

恐萧郎别后,浅淡愁眉。

剩有菱花一半,已不是那日崔徽。

长堤路,桃花带笑,柳眼自含悲。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玉蝴蝶

春日恼人花鸟,香车宝马,陌上成行。

相思满地,芳草绿到西江。旧衣香。

留他荀令,新曲误,顾了周郎。枉思量。

金壶滴博,银箭丁当。茫茫。

玉人何处,寻伊消息,瘦了容光。

只剩些些,影儿作对梦儿双。

恨多情、雁传银字,愁不语、花落纱窗。对斜阳。

珠帘卷起,又是昏黄。

形式: 词牌: 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