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槐

桧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

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干。

龙鳞老苍苍,鼠耳光粲粲。

因缘初莫原,感吒徒自叹。

偷生由附托,得势争葱茜。

方其荣盛时,曾莫见真赝。

欲知穷悴节,宜试以霜霰。

萌芽起微蘖,辨别乖先见。

剪除初非难,长养遂成患。

虽然根性殊,常恐枝叶乱。

惟应植者深,幸不习而变。

含容固有害,剿绝须明断。

惟当审斤斧,去恶无伤善。

形式: 古风

翻译

桧树是超群的木材,槐树则是平凡之木
为何它们体质柔弱,却要依靠这孤独高大的身躯
龙鳞般的表皮已显苍老,鼠耳般的叶子光泽明亮
起初的缘分难以理解,感叹之余只能独自叹息
生存依赖依托,得势时便争相繁茂
在它们繁花似锦的时候,无人能辨真假
想要了解它们在困厄中的节操,唯有经受霜雪考验
萌芽之初或许微小,但辨别优劣需早见
剪除病害并非难事,但长期养护却成了祸患
尽管根性和普通树木不同,仍怕枝叶杂乱
种植者应深深理解,希望它们不会因习惯而改变
包容有时有损,彻底清除必须果断
只应审慎使用工具,去除恶木而不伤及良木

注释

桧:一种高大且珍贵的树种。
惟:只有。
凌云材:超群的木材。
槐:普通的树种。
凡木贱:平凡之木。
柔脆质:体质柔弱。
孤高干:孤独高大的身躯。
龙鳞:比喻树皮的纹理。
鼠耳:形容叶子形状。
因缘:缘分。
原:理解。
感吒:感叹。
徒:只是。
附托:依托。
葱茜:繁茂。
荣盛:繁花似锦。
真赝:真假。
穷悴节:困厄中的节操。
霜霰:霜雪。
萌芽:生长之初。
微蘖:微小的病害。
剿绝:彻底清除。
审斤斧:审慎使用工具。
斤斧:斧头。
去恶无伤善:去除恶木而不伤及良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寄生槐》,通过对桧木与槐树的对比,寓言深刻。诗中以桧木象征高尚之材,槐树则代表平凡之木,借此表达对依附他人以求生存者的批评。诗人指出,尽管槐木柔弱,却攀附于桧木之上,看似繁茂,实则根基浅薄。随着时间推移,其真伪难以分辨,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显现其真正的品性。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在槐木生长之初,若能及时剪除隐患,问题尚可解决;但若任其滋长,反而会成为祸患。他警示人们,尽管两者本性不同,但如果环境允许,枝叶混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种植者需有远见,避免让槐木习得不良习性,同时处理问题要明断,既要区分善恶,又不可过度伤害。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社会上寄生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公正、明智决策的呼唤。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

甘辛楚国赤萍实,磊落韩嫣黄金丸。

聊效诗人投木李,敢期佳句报琅玕。

嗟予久苦相如渴,却忆冰梨熨齿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

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

平生自恃心无愧,直道诚知世不容。

换骨莫求丹九转,荣名岂在禄千钟。

明年今日如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

形式: 七言律诗

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

嘉子治新园,乃在太行谷。

山高地苦寒,当树所宜木。

群花媚春阳,开落一何速。

凛凛心节奇,惟应松与竹。

毋栽当暑槿,宁种深秋菊。

菊死抱枯枝,槿艳随昏旭。

黄杨虽可爱,南土气常燠。

未知经雪霜,果自保其绿。

颜色苟不衰,始知根性足。

此外众草花,徒能悦凡目。

千金买姚黄,慎勿同流俗。

形式: 古风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洛人皆种花,花发有时阑。

君家独种玉,种玉产琅玕。

子弟守家法,名声耸朝端。

岁时归拜庆,闾里亦相欢。

西台有道气,自少服灵丸。

春酒养眉寿,童颜如渥丹。

清谈不倦客,妙思喜挥翰。

壮也已吏隐,兴馀方挂冠。

临风想高谊,怀禄愧盘桓。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