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阁

翰林诗笔振千古,珊瑚照夜横雕梁。

高文胜地占江左,我来戴胜初降桑。

雨师愤郁欲倾注,气蒸柱础如迸浆。

清风执热逝可濯,定知五月飞秋霜。

山盘左右俨环列,赏溪远带摩寒光。

苍松怪柏倚层岭,不许桃李参其行。

干缠薜荔俯危涧,渴龙矫矫鳞甲张。

云生楼宇隐金绿,泉落庭除兰芷芳。

虎传老包踞前壁,百兽辟易远我堂。

像瞻黄檗若欺魄,智囊岂特降支郎。

碧鸡一声破烟雾,静中不觉尘世忙。

冥搜穷讨扫俗轨,更开竹径通禅房。

荒台谁忆遗民钓,乐土长吟帝子章。

避世徵君想岩穴,濯缨孺子思沧浪。

临流赋诗情骀荡,万虑不敢愁吾肠。

会须畏夏继康乐,青松架壑聊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翰林的诗才名垂千古,珊瑚般的华美照亮夜晚的雕梁。
高雅的文章占据了江南的胜地,我初次来访,戴胜鸟刚从桑树上降落。
雨神愤怒,仿佛要倾盆而下,蒸腾的热气使柱础仿佛要喷出浆液。
清风吹过,炎热得以洗涤,预示着五月会有秋霜降临。
山势蜿蜒,如众星拱月般排列,欣赏溪水远方,寒光闪烁。
苍松怪柏傲立于层层山岭,不容桃李与之争艳。
藤蔓缠绕在险峻的山涧,似渴龙张开鳞甲,等待水源。
云雾缭绕楼阁,金绿之色时隐时现,泉水声落庭院,兰花芷草散发芬芳。
老虎的形象威猛,如同老包占据前壁,其他野兽退避,不敢靠近。
瞻仰黄檗,如见灵魂被欺骗,智慧之人岂止能降服支郎。
碧鸡一声鸣叫穿透烟雾,静谧中忘却尘世的喧嚣。
深入探索,扫除世俗规矩,开辟竹径通往禅房。
荒废的高台,谁还记得遗民垂钓的往事?乐土之上,常吟诵帝王的篇章。
避世的征君向往岩穴生活,孩童也思念着沧浪之水。
面对流水赋诗,心情畅快,万虑皆消,不愁心肠。
将来夏日,我将效仿康乐,与青松山谷相伴。

注释

翰林: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诗人。
珊瑚:珍贵的海中生物,比喻华美。
戴胜:鸟名,古人认为其到来有吉祥之意。
雨师:神话中的雨神。
摩寒光:寒光闪烁,形容冷光。
薜荔:一种攀援植物。
虎传:比喻威严或形象生动。
黄檗:植物名,古人视为珍贵药材。
碧鸡:传说中的神鸟。
冥搜:深入思考,探索。
避世:避开尘世,向往隐居。
濯缨:清洗冠缨,象征超脱尘俗。
康乐:晋代诗人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墨客在秋天的深夜里,于一座名为“秋霜阁”的高楼中赏析古今翰林诗笔之风貌。开篇便以“翰林诗笔振千古”展现其对文学艺术的尊崇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颂千古,留名青史。

“珊瑚照夜横雕梁”则生动地描绘了秋霜阁内外的装饰与景致,珊瑚般晶莹剔透的夜色映衬着雕刻精美的梁柱,展示了一种深宫大院中的豪华气派。

“高文胜地占江左”表明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品味,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即高洁之地,面向江水。紧接着“我来戴胜初降桑”则是用古代礼仪中戴胜(鹿角)入朝的典故,隐喻自己以文人的身份初次踏足这片领土。

“雨师愤郁欲倾注,气蒸柱础如迸浆。”这里借助了神话中的雨师,形象地表达了天空中积蓄的云气即将倾盆而下,预示着大雨将至,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情绪。

“清风执热逝可濯,定知五月飞秋霜。”这两句诗则转换了情境,从即将到来的暴雨到清凉的风中,预感到了夏日里的炎热可能被秋天的寒冷所取代,这是对季节更迭的一种敏锐捕捉。

“山盘左右俨环列,赏溪远带摩寒光。”诗人继续描绘了周围环境,其中“山盘”指的是山势蜿蜒如盘,“俨环列”则形容山峦交错的壮丽景象,而“赏溪远带摩寒光”则表现出对溪水流过之处所反射出的清凉光影的欣赏。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苍松怪柏、干缠薜荔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隐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其中“不许桃李参其行”表达出一种对高洁品格的自持和坚守。

“云生楼宇隐金绿,泉落庭除兰芷芳。”这里则描绘了秋霜阁内外的景色,楼宇被云雾所笼罩显得神秘而又富丽,庭院中的泉水潺潺流过,使得庭除间兰花与其他草本植物散发出淡雅之香。

“虎传老包踞前壁,百兽辟易远我堂。”这两句诗则引入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其中“虎传”指的是传说中神虎守护山林,“老包”是对隐居者的尊称,而“百兽辟易远我堂”则表达出一种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像瞻黄檗若欺魄,智囊岂特降支郎。”这两句诗借助于佛教中的禅定境界,通过“黄檗”(即禅宗祖师释黄檗)和“智囊”(禅宗用语,指悟道之人)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与宁静。

“碧鸡一声破烟雾,静中不觉尘世忙。”这里则通过“碧鸡一声”来比喻诗人在沉思中突然被打断,而后又陷入一种对尘世纷扰的淡漠和遗忘。

接下来的几句诗“冥搜穷讨扫俗轨,更开竹径通禅房。荒台谁忆遗民钓,乐土长吟帝子章。”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禅定的渴望以及对古代遗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避世徵君想岩穴,濯缨孺子思沧浪。临流赋诗情骀荡,万虑不敢愁吾肠。”则是诗人表达出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创作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秋霜阁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与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示了一位文人的高洁情操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11)

刘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破山八咏(其二)文举塔

圆旨探双林,卮言发南华。

万里归一空,谁云正非邪。

门影摇青松,曾回贵侯车。

犹遗数层塔,岌岌凌飞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破山八咏(其四)龙门涧

白龙斗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破山八咏(其一)兴福寺

峨峨乌目山,曾临贵侯宅。

重房昔珠翠,峻宇焕金碧。

泉激晨霞明,松摇暮云白。

宜尔山中人,日轮自朝夕。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破山八咏(其五)体如塔

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节。

千尺岩下松,萧然独凌雪。

珠影虽青黄,月轮岂圆阙。

危石扬寒泉,至今伴清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