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一首(其四)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

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

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

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他天生忠诚和正义,本应辅佐国泰民安。
怎料到会遇到李司隶,却正值国家混乱时期。
古老的坟墓散落在襄城郊野,小路斜穿过秋天的池塘。
更何况樵夫采草,连茅草也所剩无几。
崇高的节操仍然值得仰望,但他的精神如今又去了哪里呢。
一旦触怒了中常侍,含冤受屈又有谁知道。
我曾读过关于党锢之祸的史书,翻阅时心中悲痛难以言表。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古人忠义品质的赞颂,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沉感慨。诗中的“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表达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而接下来的“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则透露出对时代黑暗和个人遭遇不幸的无奈。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这些句子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于现实中物是人非的感慨。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这里,“高标”指的是理想和榜样,而“精爽”则是对古人品格的赞美。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上的忠义人物,如党锢等人的故事,不禁感到深深的哀痛,因为这些崇高的精神在现实中已经难以寻觅。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复杂情绪,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以及对于忠义品格在世道上的凋零的无限感慨。

收录诗词(31)

李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

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

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云母泉诗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

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洞彻净金界,夤缘流玉英。

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

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

岱谷谢巧妙,匡山徒有名。

愿言构蓬荜,荷锸引泠泠。

访道出人世,招贤依福庭。

此心不能已,寤寐见吾兄。

曾结颍阳契,穷年无所成。

东西同放逐,蛇豕尚纵横。

江汉阻携手,天涯万里情。

恩光起憔悴,西上谒承明。

秋色变江树,相思纷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

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云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形式: 古风

仙游寺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

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

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

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

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朮友。

安得羡门方,青囊系吾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诗六首(其一)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

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

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