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都堂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

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

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

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

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华省之地隐藏着仙人的踪迹,高大的厅堂上可见瓦松生长。
春天过后,松叶更加繁茂,雨后花朵显得更为浓密。
松影与鸳鸯的色彩相融合,光芒中仿佛蕴含着翡翠般的美丽。
大自然将这种美景寄寓于此,地势之妙难以言表。
松树连接着殿堂,临近宏伟的宫殿群,层层叠叠直到九重深宅。
谁能想到,在深深的山涧底部,松树在霜雪的封冻下依然坚韧。

注释

华省:指繁华的皇宫区域。
秘:隐蔽, 不为人知。
仙踪:仙人留下的踪迹。
高堂:高大的厅堂。
露瓦松:屋顶上的松树。
叶因春后长:春天过后叶子生长旺盛。
花为雨来浓:雨后花朵颜色更浓。
影混鸳鸯色:松影与鸳鸯羽毛的颜色相融。
光含翡翠容:光芒如翡翠般美丽。
天然斯所寄:大自然赋予这样的景色。
地势太无从:地势奇特难以描述。
接栋临双阙:松树连接着宫殿的屋檐。
连甍近九重:连绵的屋脊接近多层建筑。
宁知:谁会知道。
深涧底:深涧深处。
霜雪岁兼封:常年被霜雪覆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高远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两句,以隐约之笔勾勒出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图景,其中“华省”指的是山川之美,“秘仙踪”则是对仙界踪迹的暗示,而“高堂露瓦松”则具体描绘了仙境中的建筑和自然景观相映衬的壮丽画面。

紧接着的“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两句,生动地表达了春天植物繁茂、花朵在细雨中更加鲜艳的景象。这里,“叶因春后长”描绘出树木随着春季的到来而生机勃勃,而“花为雨来浓”则展示了雨水滋润下,花朵更加娇嫩且色彩更为鲜明。

“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两句,通过对光影的描写,将仙境中的景物与神秘的气氛相结合。这里,“影混鸳鸯色”可能是指山谷中水面的倒影,而“光含翡翠容”则形象地表达了仙境中光线穿透云雾后的柔和与纯净。

至于“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诗人似乎在感叹这个自然造化的仙境是如此的完美,而人类的力量无法与之匹敌。“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两句,则描绘了建筑物紧邻山脉,层层叠叠,如同天宫一般。这里,“接栋临双阙”表达了仙境中的宫殿与山脉的相互依托,而“连甍近九重”则强调了其宏伟与深远。

最后,“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这个仙境不仅仅是表面的美丽,而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神秘和不可触及之处。这里,“宁知深涧底”似乎是在问,是否有人知道这山谷深处的真实面貌,而“霜雪岁兼封”则形象地描述了时间流转中,这个仙境被自然界的力量所封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美好的情怀。

收录诗词(31)

李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母泉诗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

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洞彻净金界,夤缘流玉英。

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

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琼浆驻容发,甘露莹心灵。

岱谷谢巧妙,匡山徒有名。

愿言构蓬荜,荷锸引泠泠。

访道出人世,招贤依福庭。

此心不能已,寤寐见吾兄。

曾结颍阳契,穷年无所成。

东西同放逐,蛇豕尚纵横。

江汉阻携手,天涯万里情。

恩光起憔悴,西上谒承明。

秋色变江树,相思纷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

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云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形式: 古风

仙游寺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

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

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

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

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朮友。

安得羡门方,青囊系吾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诗六首(其一)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

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

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二)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

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

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