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寺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

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

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

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

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朮友。

安得羡门方,青囊系吾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离开俗务走入樵夫小径,云雾缭绕在深谷口。
万道山谷变换着明暗,千座山峰前后交错展现。
高耸的龙潭之上,石头形态仿佛奔跑的兽群。
秋日阳光穿透,夏日雷声轰鸣如瀑布倾泻。
灵溪从此流过,曲折蜿蜒交错复杂。
倾听水声时而宁静时而喧闹,眼前的景色再无新奇。
幽深的翠绿之下,高大的殿堂映衬着杉柳。
滴答滴答,洞穴中的泉水声相互应和。
昔日秦王的女儿,已羽化成仙很久远。
傍晚松风吹过,箫声在左右回荡。
早想探寻仙人的秘籍,希望能与仙人结为好友。
如何能得到像羡门那样的仙术,让青囊袋挂在我臂肘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诗人以精湛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对于仙境生活的无限憧憬。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两句,以“舍事”开篇,表示诗人放下尘世的羁绊,进入了一条偏僻的林间小道(樵径),这条小道被茂密的云和树木所环绕,形成了一个幽深的谷口。

接下来,“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两句,通过“万壑”与“千峰”的描写,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和层次的复杂。这里的“移晦明”指的是光线在山峦之间流转变化,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景观。

诗人继续用“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两句,来描绘水流和岩石的壮丽景象。龙潭通常与神话传说相连,这里以其险峻的地貌,衬托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两句,则是对四季变化的描写,“开拆”表明了秋日阳光的柔和与清新,而“崩腾”则形容了夏季雷声的猛烈与震撼。

在“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两句中,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的小溪,那溪流蜿蜒曲折,好像在山间舞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两句,通过声音和颜色的对比,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变化莫测的自然状态。这里的“听声”、“望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神秘。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两句,则是对仙游寺建筑的描写,那里有着如织网般密布的翠绿植被,以及高耸入云的殿宇,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周围的松杉树木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两句,通过对水声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那份幽深与宁静。这里的“滴滴”形容了水珠落地的声音,而“悬泉”则是指那些从高处挂落下来的清泉,它们在洞穴中回响,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乐音。

诗人随后提及历史故事,“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这里的“昔时”、“羽化”,都是对古代传说的一种点缀,那位秦王女儿因其美德而得以成仙,转变为鸟形,这里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神话色彩。

“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两句,以“日暮”作为时间背景,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松林中微风吹拂,箫管奏出的悠扬乐音四处回荡的景象。

在最后,“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朮友”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同道之人的渴望。这里的“早窥”,意味着诗人希望尽快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生活,而“愿结芝朮友”,则是对那种仙界之友情的憧憬。

全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描写和浓郁的情感,构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神秘而又宁静的仙境之中。

收录诗词(31)

李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六首(其一)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

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

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二)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

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

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杂诗六首(其三)

甘酸不私人,元和运五行。

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

爪牙相践伤,日与性命争。

圣人不能绝,钻燧与炮烹。

嗜欲乘此炽,百金资一倾。

正销神耗衰,邪胜体充盈。

颜子有馀乐,瓢中寒水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杂诗六首(其四)

阴魄沦宇宙,太阳假其明。

臣道不敢专,由此见亏盈。

未闻东菑稼,一气嘉谷成。

上天降寒暑,地利乃可生。

葛藟附柔木,繁阴蔽曾原。

风霜摧枝干,不复庇本根。

女萝依松柏,然后得长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