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仲开画图引

杨君绰有隐者风,须长骨瘦两耳聋。

作诗作画不作意,造化不与常人同。

前年眼健腕有力,捉得老龙归雪壁。

墨雨淋漓天地黑,茅山十日飞霹雳。

去年神固气宇壮,长驱猛虎来堂上。

威雄哮吼万夫栗,满屋生风洗蛮障。

今年忽尔写雁鱼,气韵又与曩日殊。

平湖大泽无界限,黄芦白水秋烟孤。

鱼游不失伦,雁来不失序。

飞鸣泳跃千万状,立意俱由是为主。

啬夫一见大义明,无声诗是无文经。

今人几许浪得名,岂研古人之画情?

杨君杨君一笑起,无奈贱目而贵耳。

宋人固以燕石奇,夫差酷爱西施美。

燕支牡丹荔子图,豪家割舍千金沽。

云林雪巘尽埋没,王吴荆李为何如?

安得我有绢万丈?联成一片青天障。

请君画作风调雨顺图,共乐太平歌击壤。

形式: 古风

翻译

杨君有隐士的风范,须发长而骨骼清瘦,双耳失聪。
他作诗作画不刻意求工,天赋异于常人。
前年视力尚好手腕有力,捕获老龙绘在雪白墙壁。
墨色如雨,天地昏暗,茅山十日雷声震天。
去年精神饱满,气势雄壮,勇猛如虎闯入厅堂。
他的威严令众人畏惧,满室生风,扫除野蛮的阻碍。
今年忽然画起雁和鱼,气韵与往日截然不同。
平湖大泽无边无际,黄芦白水秋烟缭绕。
鱼儿游动不失秩序,大雁飞来有序不乱。
万千形态的鱼鸟飞翔跳跃,立意都源自于此。
啬夫一看便明白大义,无声的诗就是无言的教诲。
今人有多少是徒有虚名?难道古人对绘画的热爱被遗忘?
杨君微笑起身,只因我眼睛不好,耳朵却珍贵。
宋人曾以燕石为珍,夫差痴迷西施之美。
燕支牡丹荔枝的图画,豪门不惜千金购买。
云林雪岭的美景被埋没,王吴荆李又如何呢?
若我有万丈长的绢,愿连成一片青天屏障。
请君画出风调雨顺的景象,共同欢唱太平盛世的歌曲。

注释

杨君:指代杨某。
隐者风:隐士的气质。
须长骨瘦:形容外貌特征。
两耳聋:双耳失聪。
作诗作画:创作艺术作品。
不作意:无意为之。
捉得老龙:比喻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雪壁:洁白的墙壁。
墨雨淋漓:形容墨色浓厚。
茅山:地名。
霹雳:雷声。
神固气宇壮:精神饱满,气度非凡。
堂上:厅堂。
万夫栗:令众人畏惧。
蛮障:野蛮的阻碍。
忽尔:忽然。
雁鱼:雁和鱼的图案。
黄芦白水:秋天的景色。
秋烟孤:秋烟缭绕。
立意:绘画的主题思想。
啬夫:古代官职,这里指有见识的人。
大义:深刻道理。
浪得名:轻易获得名声。
燕支牡丹荔子图:具体的画作题材。
豪家割舍千金:豪族花费大量金钱。
云林雪巘:山水景色。
王吴荆李:泛指其他画家。
绢万丈:极言数量多。
青天障:广阔的画卷。
风调雨顺图:寓意吉祥的画作。
击壤:古代歌曲,象征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赠给画家杨仲开的作品,通过对杨君的描绘,赞美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首句“杨君绰有隐者风”赞扬了杨君的淡泊名利,像隐士般超脱。接下来描述他作画时的独特态度,“作诗作画不作意”,即不刻意追求,自然流露出天工之妙。诗人通过“捉得老龙归雪壁”、“墨雨淋漓天地黑”等生动画面,展现了杨君画作的气势磅礴和技艺高超。

诗中提到杨君画风的变化,从“去年”到“今年”,从猛虎到雁鱼,显示出他的艺术多样性。诗人感叹于杨君作品中的深意,“无声诗是无文经”,认为他的画作富有深沉的内涵,超越了表面的文字叙述。同时,诗人批评了当今社会对艺术的肤浅理解和追逐,与杨君的真才实学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杨君能创作一幅“风调雨顺图”,共享太平盛世的欢乐,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杨君艺术才能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饱满,既是对杨君画艺的赞赏,也是对艺术真谛的探讨。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蒋清隐

门外好山千万重,翠涛百顷罗云松。

细水幽回杂花远,三径修竹来秋风。

灵籁泠泠动清操,世外红尘飞不到。

白月流光抱石台,高人潇爽长吟啸。

起居閒閒趣有馀,看山看水还看书。

木瓢满酌示真率,不知轩冕为何如?

太华终南青未了,北山移文为谁道?

君不见孤竹夷齐久寂寥,首阳薇蕨今荒草。

形式: 古风

梅花三首(其一)

肯同凡卉争妍?自与高人索笑。

他年鼎鼐调和,不改山林节操。

形式: 六言诗

梅花三首(其二)

潇洒托身溪谷,清高不染红尘。

数点幽花的砾,包藏万斛阳春。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梅花三首(其三)

不同杨柳争妍,冷笑托根泉石。

岁寒寄语高人,可问调羹消息?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