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帝勤劳养庆源,力行恭俭为元元。
后王犹听奸臣奏,独为青骢伐大宛。
这首诗通过对比文帝与后王的行为,展现了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不同态度。文帝以勤劳和节俭著称,他的行为为国家带来了福祉,惠及百姓。然而,后王却未能继承先贤之德,听信奸佞之言,甚至不惜动用国力去追求虚名,如“独为青骢伐大宛”,即派遣军队远征,这不仅耗费了大量资源,也体现了君主决策的短视与不智。整首诗在对比中揭示了治国之道的重要性,强调了勤俭节约、亲民爱民以及明智决策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性。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内家嗜好淡无营,天下方知仰圣明。
唐帝若无倪若水,南方黔首怨鵁鶄。
人鬼幽明两不关,人生只畏鬼为奸。
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
谷粟桑麻不可无,剩求珍玩欲何如。
道人家具唯清净,不用巾箱巧贮储。
葛覃专美后妃贤,浣濯衣裳是所先。
若使身无恭俭德,金珠镂绘谩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