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一)

自我来溧阳,四见木叶秋。

泮宫久敝漏,量力完且修。

幸然土木备,及此工役休。

巍巍大成殿,势与邹鲁侔。

圣贤日云迈,可以遗象求。

扪心了无怍,一扫筑舍谋。

咫尺三茅山,乃独欠此游。

且须归去来,速为营菟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自从我来到溧阳,已经历了四次秋叶飘落。
泮宫长久以来破旧漏雨,我尽力修复并完善。
幸运的是,建筑材料齐备,趁着这次工程暂停。
高大的大成殿,气势不亚于邹鲁之地。
圣贤的时代渐行渐远,我们只能从遗迹中寻求他们的影子。
反思内心,毫无愧疚,决定放弃建房计划。
近在咫尺的三茅山,唯独这次游览还未实现。
现在应该回归,尽快为自己建造隐居之所。

注释

泮宫:古代学校,此处指溧阳的学府。
敝漏:破旧漏雨。
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
巍巍:形容建筑物高大壮观。
邹鲁:古代鲁国和邹国,文化教育发达。
遗象:遗留的痕迹或象征。
扪心:摸着胸口,反思内心。
菟裘:古代隐士的居所,此处指隐居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园的一种不舍。"自我来溧阳,四见木叶秋"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已久,对家乡的渴望与怀念,每当秋天来临,便更加思念。"泮宫久敝漏,量力完且修"则是说即使是在异地,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和修复那些破旧的事物,这里有着对故土的情感投入。

"幸然土木备,及此工役休"表达了一种庆幸之情,因为有了充足的材料和劳动力,可以完成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巍巍大成殿,势与邹鲁侔"则是描绘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与古代圣贤相比,这些建筑也是一份值得骄傲的遗产。

"圣贤日云迈,可以遗象求"表明诗人对于那些伟大的先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寻,认为可以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物象来了解他们。"扪心了无怍,一扫筑舍谋"则是说诗人在内心的自省中没有愧疚,也不再有建造新居的打算。

"咫尺三茅山,乃独欠此游"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对三茅山的游历是一种未了的心愿。最后"且须归去来,速为营菟裘"则是诗人表达了即将返回故乡的决心,并准备着手安排生活所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家乡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实现的一种追求。这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探索与归属感的表达。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四)

江海寄孤篷,飘飘一鸥似。

汲汲谋稻粱,欲去行且止。

渊明真达者,解印如脱屣。

五斗何足云,可但折腰耻。

我尝慕其人,出仕亦漫尔。

客行入岁晏,田稼逢水毁。

逝者既如斯,吾属可去矣。

肯负白鸥盟,西湖钓秋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五)

早从方外游,志不在婚宦。

采薇陟西山,采藻涉南涧。

拄杖仅过眉,短衣不掩骭。

一为火宅累,渐觉有忧患。

难任臣朔饥,俯就博士慢。

大胜国子师,三年腹藜苋。

栖迟行路难,坚忍为客惯。

昔为泛泛凫,今为嗷嗷雁。

幸免箠楚虑,官事粗易办。

曷不归孤山,梅花腊前绽。

形式: 古风 押[谏]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七)

威凤巢深林,神龙潜巨壑。泥涂困蝼蚁,城市防弹?。

小草不自贵,已铸出山错。

岂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恶。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荣枯识寒暑,是非悟今昨。

不见粘壁蜗,甘以退为乐。

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十三)

游子悲凛秋,秋尽行当冬。

雨露变霜雪,寒色日以浓。

岂无紫绮裘,绽裂谁与缝。

不如早还家,山林专素封。

扫松栖霞岭,结茆慧日峰。

山南与山北,春风入修筇。

时止可以止,道隆从而隆。

抱膝且长吟,吾其师卧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