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子规(一种鸟类)的啼叫声,表达了自己夜不能寐的烦躁心情。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邃,通过对夜晚声音的捕捉,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和不安。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子规的啼叫声连绵不断,从夜深处一直持续到天亮。这里的“啼”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表现了鸟鸣的细微和连续性。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因为失眠而整夜难以入寐,每一个声音都清晰可闻,让人的感觉更加敏锐。这里的“况”字承接前文,强调了这种情况下夜晚的声音更是清晰可辨。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捕捉,反映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细腻感受的能力。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寺门连内绕丹岩,下界云开数过帆。
遥指上皇翻曲处,百官题字满西嵌。
废寺乱来为县驿,荒松老柏不生烟。
空廊屋漏画僧尽,梁上犹书天宝年。
雨中溪破无乾地,浸著床头湿著书。
一个月来山水隔,不知茅屋若为居。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