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酬复言和誇州宅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

断发仪刑千古学,奔涛翻动万人忧。

石缘类鬼名罗刹,寺为因坟号虎丘。

莫著诗章远牵引,由来北郡似南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会稽山川举世无双,苏杭风光堪作同类。
断发之俗与法度流传千古,汹涌波涛令万人忧虑。
石因形态似鬼得名罗刹,寺庙因邻近古墓称虎丘。
休将诗文牵强附会远方,自古北方郡邑如同江南秀丽。

注释

会稽:地名,指绍兴,古时会稽郡,风景优美。
无俦:没有对手,独一无二。
苏杭:苏州和杭州,代表江南美景。
辈流:同辈,同类。
断发:古代吴越之地有断发习俗。
仪刑:礼仪、法度。
千古学:流传久远的学习对象。
奔涛:汹涌的波浪。
石缘:因为石头的特性。
类鬼:形状像鬼怪。
罗刹:本为佛教中的恶鬼名,这里指石头名称。
寺为因坟:寺庙因附近有古坟而得名。
虎丘:苏州著名景点,此处代指该寺庙。
莫著:不要写。
诗章:诗歌作品。
远牵引:牵强地联系远处的事物。
北郡:北方的地区。
南州:南方,此指风景如江南般美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自豪。开篇“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表达了诗人认为江南地区(以苏州、杭州为代表)历来文物繁华,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接着,“断发仪刑千古学,奔涛翻动万人忧”则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的景象,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文化遗迹,引起人们对过去文明的缅怀和忧虑。

“石缘类鬼名罗刹,寺为因坟号虎丘”中的“石缘”可能指的是山势蜿蜒连绵,“类鬼名罗刹”则是形容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景象,而“寺为因坟号虎丘”则表明了某个寺庙因为与古墓有关而得名,显示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关注。

最后,“莫著诗章远牵引,由来北郡似南州”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情感,即不必在诗歌中过分追求遥远的联想和夸张的修辞,因为即便是在北方的郡县,也有着类似江南的美丽风光。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元稹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自信和技艺。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再酬复言和前篇

经过二郡逢贤牧,聚集诸郎宴老身。

清夜漫劳红烛会,白头非是翠娥邻。

曾携酒伴无端宿,自入朝行便别春。

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

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

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

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刘颇诗

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

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

迥分辽海气,闲蹋洛阳尘。

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华岳寺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