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安之少卿秋游

春夏而来可作诗,虽然可作待何为。

屡空滥得同颜子,历物固难如惠施。

风月情怀无奈处,云山意思不胜时。

一歌一咏聊酬唱,敢拒安之与静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春夏季节的到来适合写诗,尽管可以创作,但又能做什么呢。
频繁地空虚如同颜回,经历万物却难以像惠施那样通达。
面对风月的情感无法自控,欣赏云山的意蕴令人疲惫。
以歌以咏相互应对,姑且用吟唱来回应,怎敢拒绝安宁和静谧。

注释

春夏:指春季和夏季。
作诗:创作诗歌。
待何为:又能做什么。
屡空:频繁地空虚。
颜子:颜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惠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善于辩论。
风月情怀:情感在风花雪月中的流露。
云山:自然景色,象征高远和超脱。
聊酬唱:随意应对,互相唱和。
安之与静之:安宁和静谧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和王安之少卿秋游》的片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人生感慨的思考。首句"春夏而来可作诗",诗人以春夏的到来引发创作灵感,暗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文人墨客的诗意情怀。然而,接下来的"虽然可作待何为"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意味着尽管有诗兴,但又不知如何真正寄托。

"屡空滥得同颜子",诗人自比颜回,颜子贫穷却能安贫乐道,这里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清贫和物质匮乏时,希望能像颜回一样淡泊名利。"历物固难如惠施",惠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博学多识著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观察万物中寻求智慧的艰难。

"风月情怀无奈处",诗人感叹在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时,却无法完全把握或表达。"云山意思不胜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难以言表的山水之情。最后两句"一歌一咏聊酬唱,敢拒安之与静之",诗人以诗歌相互唱和的方式,表达对平静和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纷扰的抗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沉思考和个人心境的微妙变化,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修养和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王安之少卿韵

却恐乡人未甚知,相知深后又何疑。

贫时与禄是可受,老后得官难更为。

自有林泉安素志,况无才业动丹墀。

荀杨若守吾儒分,免被韩文议小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王规甫司勋见赠

何止千年与万年,岁寒松桂独依然。

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

已约月陂寻白石,更期金谷弄清泉。

谁云影论纷纭甚,一任山巅复起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孙传师秘校见赠

天津南畔是吾庐,时荷夫君枉乘车。

始为退来忘检束,却因闲久长空疏。

与其功业逋青史,孰若云山负素书。

一片丹诚最难状,庶几长得类舟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君实端明

养道自安恬,霜毛一任添。

且无官责咎,幸免世猜嫌。

蓬户能安分,藜羹固不厌。

一般偏好处,曝背向前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