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酒泉韩太守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

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

形式: 古风

翻译

太守治理地方有方,其德政声名远扬,犹如古代贤良。
他将俸禄全部用来款待宾客,自家生活却常常清苦贫寒。
向西眺望酒泉至玉门关的道路,只见千座山峦、万片沙石上覆盖着一片片枯黄的白草。
与您告别后策马返回长安,思念之情转瞬即至,令我顿感岁月催人老。

注释

太守:古代官职,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能政:指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政绩。
遥闻:远处听闻,此处意指名声远播。
古人:此指古代贤良之士,以其德行、功绩而闻名。
俸钱:官员的薪水。
供客:供给、接待客人。
家计:家庭的经济状况、收支情况。
清贫:形容生活简单朴素,经济拮据。
酒泉: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西望:向西边望去。
玉关道:指从酒泉通往玉门关的道路,玉门关是古代西域交通要塞。
千山万碛:形容沿途山峦连绵不绝,沙漠广布。
白草:一种枯黄的草,多生长在干旱地区,这里象征荒凉景象。
辞君:与您告别。
走马:策马疾行,骑马离去。
归长安:返回都城长安。
忆君:思念您。
倏忽:极短的时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令人老:使人感到时光流逝,自己正在迅速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的高尚品德和清廉形象。"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表明太守的政治才能令人想起古代贤良的行政能力,具有很高的声望。"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则展示了他不以金钱为重,把财富用于接待宾客,而自己却保持着清贫的生活状态。

在下半首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展现了诗人远眺边塞之美,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而千山万壑间布满了洁白的野草,这是对边疆景致的生动描绘。

最后两句"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则表达了诗人告别太守后,骑马返回长安的心情。"忆君"二字透露出对这位清廉太守的深刻怀念,而"倏忽令人老"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尽哀愁和生命的急遽感。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品德、自然景观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以及对于友情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

形式: 押[尤]韵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金榜重楼开夜扉,琼筵爱客未言归。

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那知玉漏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宝台耸天外,玉辇步云端。

日丽重阳景,风摇季月寒。

梵堂遥集雁,帝乐近翔鸾。

愿献延龄酒,长承湛露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银榜重楼出雾开,金舆步辇向天来。

泉声迥入吹箫曲,山势遥临献寿杯。

帝女含笑流飞电,乾文动色象昭回。

诚愿北极拱尧日,微臣抃舞咏康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