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只有桃花比旧红。燕昏莺晚为谁慵。

鞦韆门外水西东。

那惜芳踪和柳絮,更无隐语寄芙蓉。

别离真个不相同。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梁鼎芬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只有桃花比旧红”,以桃花的鲜艳对比往昔,暗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桃花依旧红艳,却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沧桑与感慨。

“燕昏莺晚为谁慵”一句,将燕子的迟归、黄莺的倦怠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色彩,仿佛在诉说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这里的“慵”字,生动地刻画了春日傍晚,万物似乎都因时间的流逝而略显疲惫的状态。

“鞦韆门外水西东”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鞦韆(秋千)在门外轻轻摇摆,门外的水流东西向,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与生命的无常。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流动,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那惜芳踪和柳絮,更无隐语寄芙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芳踪(美好的足迹)、柳絮、芙蓉(荷花)等意象,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美好事物终将随风飘散,如同柳絮般无迹可寻。而“更无隐语寄芙蓉”则可能意味着诗人试图在芙蓉中寻找慰藉或寄托,但最终发现,即便是如此高洁的花朵也无法承载所有的隐秘情感,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

最后,“别离真个不相同”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别离的独特感受。别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分离,更是心灵上的割裂,每个人面对别离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完全相同。这句话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感慨,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别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36)

梁鼎芬(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儿女神仙反自嫌。半生幽恨在眉间。

相思极尽转庄严。

春景写时三二月,花枝障得几重帘。

缠绵蕉萃一时兼。

形式:

四和香.黄三出所藏元刊文信国集杜诗属题盖囗中作也感而赋此

正气歌成诗更烈。字字悲宫阙。石烂海枯心不歇。

谁得及、铮铮铁。一卷麻沙精妙绝。来历犹能说。

我欲读之喉更咽。君试看、斑斑血。

形式:

金缕曲(其一)题志伯愚仲鲁兄弟同听秋声馆图

正是清秋节。极难忘、蕉轩蓉馆,旧时明月。

争道将军山林好,点笔阑干幽折。

有二妙、辞华无敌。

剪烛衙窗分题处,感庐陵心事如冰雪。

图画意,我能说。苔尘曾印霜禽迹。

笑几番、西风聚散,纸痕都碧。

绝似逍遥堂中事,写出当年轼辙。

试展卷、容颜犹昔。

雁语萧疏虫吟瘦,尽声声、递入帘前叶。

弹指过,又今夕。

形式:

金缕曲(其二)题志伯愚仲鲁兄弟同听秋声馆图

寥落平生意。任人间、纷纷筝阮,几曾如此。

一夜清霜中庭下,未算襟头酒泚。

但无数、城乌惊起。

丛木萧萧长空阔,问前身我可同青兕。

歌未歇,正狂醉。红蘅碧杜谁能比。

揽芳华、天涯正远,相思何地。

惟有幽林堪客隐,盛得几分秋气。

莫忘了、联床风味。

匹马频嘶斜阳外,看关河欲暮吾行矣。

临别语,望君记。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