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遁泽初夏韵二首(其二)

深深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深居简出的小巷更显幽静,连袜线都从未超过一寸长。
学术研究不能随意应付,对待传闻切勿轻信张扬。
满池蝌蚪般的古籍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小径两侧丛生的竹子仿佛诉说着万卷诗章。
这份孤独的情怀,又有谁能共享?美人的身影只在水的北岸映照。

注释

深:形容巷子幽深。
陋巷:简陋狭窄的小巷。
更:更加。
藏:隐藏。
学问:学术研究。
不宜:不应该。
苟且:随便应付。
传闻:未经证实的消息。
喜:轻易。
张皇:慌张。
科斗书:蝌蚪文,古代的一种文字。
千古:千年。
风骚:指文学才华。
竹万章:竹子成林,象征丰富的书籍。
此意:这种情感。
寂寥:孤独寂寞。
谁与共:谁能理解。
美人: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理想。
水之阳:水的北岸,古人以北为阳。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深邃巷陋、袜线长度的描绘,以及学问与传闻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书卷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深深陋巷更深藏”一句,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隐逸于世的生活方式。接着“袜线曾无一寸长”,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中物质贫乏的一个写照,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学问不宜随苟且”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严肃认真的态度,拒绝浅尝辄止的浮躁。而“传闻何敢喜张皇”,则是对流言蜚语保持警觉,不轻信未经证实之事。

“一池科斗书千古”和“满径风骚竹万章”两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交融,以及书卷给予心灵的滋润。这里,“一池科斗”可能指的是水边有鱼戏,这些自然景象被赋予了文化意义,而“满径风骚竹万章”则是对文学作品如同林立竹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赞美。

最后,“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诗人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对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美人”或许是指自然之美,或是心中理想的象征,而“水之阳”,则可能暗示着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文学以及自然之美的热爱。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遁泽初夏韵二首(其一)

万古南薰与舜同,何时吹入五弦中。

百年乔木支秋哨,一旦新萌长露丛。

世事渐如宣子日,诗情犹有大王风。

来牟丝枲新勋业,更有何人咏大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遁泽雨中韵(其一)

梅霖博得遁翁怜,磊磊诗邮忽到前。

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

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遁泽雨中韵(其二)

一雨踰旬势未休,微寒犹欲衣轻裘。

水精颗颗留蛛网,土脉层层起蚁楼。

正免客车频倒屣,莫将诗句苦埋头。

书生事业浩如海,鞭辟尤思友谊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遁泽喜雨韵二首(其二)

叶下亭皋半月秋,风飞雷厉起云头。

一奁返照收林樾,万派飞泉响浍沟。

放郑贤侯初下令,乞灵拙士未能瘳。

吾侪且说维鱼梦,那问驱车相国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