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遁泽雨中韵(其一)

梅霖博得遁翁怜,磊磊诗邮忽到前。

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

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梅花的甘甜引来遁翁的怜爱,满满诗篇忽然送到眼前。
喷洒雾气清扫尘世之外的马匹,如瀑布般的诗声唤醒了耳中的蝉鸣。
不妨碍其他琐事和繁务,这或许是丰收之年或是歉收的征兆。
在简陋的小巷,一瓢清水就足够满足,无需更多忧虑,只求安心入眠。

注释

梅霖:比喻梅花的甘甜。
遁翁: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者对他有好感的人。
磊磊诗邮:堆积如山的诗篇。
噀雾:喷洒雾气。
妨它种事并芒事:指无关紧要的杂事。
丰年:丰收之年。
歉年:歉收之年。
陋巷:简陋的小巷。
一瓢:少量的水,象征简单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和遁泽雨中韵(其一)》。诗中的意境十分鲜明,通过对梅花和雨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梅霖博得遁翁怜,磊磊诗邮忽到前。"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梅霖(可能是化名)深厚的情谊。"遁翁"指隐逸之士,即诗人的朋友,而"梅霖"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博得"意味着广泛的获得,既可理解为收获了梅花,也可解作与梅霖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和自然之声。"噀雾"形容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而"扫清尘外马"则是说雨水洗净了尘世的烦恼,连带着家畜都得到了清洁。在第二句中,"瀑泉呼起耳中蝉"描绘出瀑布如同泉水一般流淌,声音在耳边回响,如同夏夜蝉鸣。

"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农业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妨它种事"指的是农事,而"并芒事"则意味着与麦类作物相关的事务。诗人通过观察这些事务,能够预知是丰收之年还是歉收之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和宁静的生活态度。"陋巷一瓢"指的是在简陋的小巷中,仅需一瓢水即可满足日常所需,而"应易足"则表明这样的简单生活对诗人来说是轻松自在的。"更无思虑且安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心境宁静,没有过多的忧虑,因此能安然入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象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遁泽雨中韵(其二)

一雨踰旬势未休,微寒犹欲衣轻裘。

水精颗颗留蛛网,土脉层层起蚁楼。

正免客车频倒屣,莫将诗句苦埋头。

书生事业浩如海,鞭辟尤思友谊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遁泽喜雨韵二首(其二)

叶下亭皋半月秋,风飞雷厉起云头。

一奁返照收林樾,万派飞泉响浍沟。

放郑贤侯初下令,乞灵拙士未能瘳。

吾侪且说维鱼梦,那问驱车相国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遁泽喜雨韵二首(其一)

久欲飞山试笋车,避炎情绪未能嘉。

读书求道调心马,制药无方遣睡蛇。

天地秋来催祭鸟,池塘雨过闹私蛙。

病夫推枕幡然起,骨健神清眼不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遁泽韵取临江叔父墨梅

我翁久驾白云归,谁宝冰绡一旧枝。

疏影暗香浮戏墨,光风霁月惠仙姿。

只疑和靖旧争长,纵是逃禅甘伏雌。

寄语古樵毋睥睨,青毡归我不应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